β-榄香烯对祼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与血管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y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榄香烯的放射增敏作用在既往的基础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对其放射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目前还主要停留在体外实验阶段。由于β-榄香烯是作用于多靶点的药物,对其放射增敏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仍有诸多未知领域值得深入探索,如β-榄香烯的放射增敏机制是否与其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相关。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裸鼠移植瘤模型,探讨β-榄香烯对肺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是否与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相关,为放射增敏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本实验采用细胞悬液接种法构建成人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绘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将达到0.8~1.0Cm3瘤体积的雌性裸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只:对照组(NaCl)、药物组(增敏剂量)、放疗组、药物(增敏剂量)+放疗组。采用RT-PCR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VEG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   结果:   1.成功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约4~6W体积达到0.8~1.0cm3,根据体积变化情况绘制移植瘤的生长曲线。   2.RT-PCR结果显示药物组的VEGF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的VE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联合组的VEGF mRNA水平却明显低于空白组,药物组及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药物组的VEGF蛋白表达略低于空白组,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的VEGF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VEGF表达与其它各组比较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药物组的VEGF表达略低于空白组,但是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的VEGF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的VEGF表达与其它各组比较明显减弱(P<0.01)。   5.移植瘤中CD34(MVD)的免疫组化结果与VEGF的表达结果基本一致。药物组的微血管个数略低于空白组,但是二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微血管个数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微血管个数与空白组、药物组及放疗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增敏剂量的β-榄香烯轻度抑制VEGF蛋白的表达,单纯放疗明显诱导VEGF蛋白的表达。增敏剂量的β-榄香烯与放疗联合明显抑制VEGF蛋白及的表达。   2.增敏剂量的β-榄香烯轻度抑制CD34的表达,单纯放疗明显诱导CD34的表达。增敏剂量的β-榄香烯与放疗联合明显抑制CD34的表达。   3.增敏剂量的β-榄香烯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可通过抑制裸鼠移植瘤的VEGF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说明VEGF可能是β-榄香烯放射增敏作用的靶点之一。
其他文献
作为小学生,对老师应该有一种感恩的情怀。又一个教师节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老师为我们付出了什么?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老师的哪一件事情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在这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你有什么感恩的话语想对老师说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中学附小六(2)班小记者郑俊青采访——  ★小记者:杜若同学,教师节快要到了,你感到高兴吗?  ※杜若:咱们老师的节日,当然感到高兴了!老师们平常为
粮食作物在古代统称五谷或六谷。但“五谷”所包括的品种,历来说法不同。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指黍、稷、麦、菽、麻。“六谷”是“五谷”再加上稻。  黍是如今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  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为谷子。  麦包括今天的小麦和大麦。  菽是豆子,原来指大豆,现作豆类的总名。  麻列入五谷,是因为麻籽可以吃。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23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病例,对
目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是一种由AQP4抗体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病。视神经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①对333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335例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