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海洋经济核心区体育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以系统理论、地域分工理论、资源优势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注重将社会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深度访谈)与定量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相结合,运用基尼系数、最邻近指数、拓扑分析等技术方法从体育旅游的发展的外部环境,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态势、体育旅游空间拓扑结构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从地理条件、经济环境、旅游业发展态势三个方面,以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海洋经济核心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条件进行剖析;(二)运用调查法了解已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基本情况,结合海洋经济和体育旅游相关的发展规划,梳理体育旅游资源存量与增量;(三)对体育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空间特征涉及的资源的分布态势和系统空间的拓扑结构进行深入探讨,并进一步梳理了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适合浙江海洋经济核心区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及优化对策。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一)浙江海洋经济核心区已开发体育旅游景区51处,体育旅游产品主要涉及陆地项目、海滩项目、水上项目、人文类项目四个领域,项目重叠现象较为明显;(二)已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呈现小范围内聚集,大空间内分散的特点,大多产品组团特色不明显;(三)体育旅游景区总体通达度较好,舟山群岛对内对外交通略显滞后;(四)体育旅游景区分布不尽合理,开发核心区体育旅游应采取“双核联动”模式、“一体化共生”的组织模式,促进区域内部互动,利用各自优势,促进核心区体育旅游整体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