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有机物质,通过其生物合成和生物降解来保持生物圈的碳循环。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供应不稳定,环境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以及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使生物质资源转化及纤维素酶新工艺开发具有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及纤维素酶应用的过程中,丝状真菌由于具有高效的胞外蛋白质分泌系统,产纤维素酶量大、酶活力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丝状真菌所产中性纤维素酶由于高效优质的处理工艺和较小的环境压力,在纺织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国内关于该类菌株的研究工作很少,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效中性纤维素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室从秸秆青贮饲料中筛选到一株丝状真菌,该菌株产胞外纤维素酶为中性酶,最适pH值在6.5左右,在pH值8.0-10.0范围内能够保持60%-50%的酶活力,经鉴定为黑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一个新种,命名为Stachybotrys sp.S05。其胞外纤维素酶表达受纤维素底物、麸皮、玉米芯、Ca2+诱导,而以葡萄糖等还原性糖作为碳源时本底表达水平低;通过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其最适产酶条件添加麸皮4.0%、玉米芯2.5%,在该条件下细胞外纤维素酶系总CMCase酶活达到2.04IU/mL,最适反应温度50℃。同时,Stachybotrys sp.S05胞外滤纸酶和木聚糖酶均为中性酶,在pH值6.5时二者活力分别达到10.0IU/mL和12.0IU/mL。通过Sephadex G25、DEAE-Sepharose Fast Flow、Bio gel P100、HPLC等方法,对Stachybotrys sp.S05胞外内切酶系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内切酶组分EG1,其分子量分别约为40.0kDa;EGI为主要内切酶活组分,其最适pH值在6.0左右,最适温度50℃,室温下酶活力稳定。利用MALDI-TOF MS鉴定了EGI肽序列特征,并对Stachybotrys属内切酶序列功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本论文开展的Stachybotrys sp.S05研究工作,为该菌株中性纤维素酶在纺织工业应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