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中称呼语转换的语用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称呼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往往是传达给对方的第一信息。不同的称呼一方面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思想感情。恰当的称呼是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反之则往往会阻碍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鉴于此,对称呼语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称呼语的动态使用,即称呼语转换方面的问题。就方法而言,本论文属于基于语料分析的定性研究。本文涉及的语料有两个来源:一是英汉现代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短篇故事,戏剧,电影,电视剧本);二是不同说话者在不同情景下的自然对话。论文以Jef Verschueren (2000)的语言顺应理论和Austin (1962)与Searle (1976)的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本文共由七章组成。作者首先简单介绍了选题的原因,研究的范围及本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为文献回顾,分别对国内外对称呼语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回顾。第三章为本论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语料的收集与分析。第五、六章为本论文依据语料对研究问题所作的分析,分别为影响称呼语转换的因素,称呼语转换所能实现的语用功能。最后一章我们得出结论:(1)在影响称呼语转换的因素之中,除了交际者的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某些变化外,说话人的心理世界的变化对称呼语的转换起到了最明显的影响作用。交际者为了顺应各种语境因素的变化,他们会有意识地转换对听话人的称呼。(2)因为受到交际者心理、社会及物理世界变化的影响,反过来,称呼语的转换能够反映这些变化。与称呼语的静态使用比较而言,称呼语的转换在言语交际中更能体现交际者的交际目的,因此,这是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有意识地采用的一种交际策略。作为一种言语行为,称呼语在现实的言语环境中传达与现实、对所述内容、与受话人的关系,即实现自己的语用潜力。言语交际总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因此,在社会交往中,仅仅了解称呼语的基本规则是远远不够的,考察不同语境中称呼语的得体、恰当的选择就比较重要。只有对这些具体的相关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才能进一步明确其正确的使用规则,并对其功能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文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其他文献
本文对典型算法可视化研究背景和分类进行论述,对如何进行算法的可视化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构建,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从而为今后算法的可视化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正】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这个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有人称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突破口”。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主要是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可填补我国信用衍生品发展空白。2010年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
背景与目的:含铂联合方案虽然已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方案,但其严重的毒副反应促使人们寻找新的代替方案。本研究拟观察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诺
词典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的载体,因此要想提高词典质量,就必须同时关心说话者的表达手段和听话者的理解机制。传统的辞书释义研究,主要关注说话者的表达,对于听话者的理
量子雷达是一种利用量子资源提升探测性能的新体制雷达,它能够突破传统雷达的性能极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从量子雷达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了量子雷达的系统架构,并介绍
教师要从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渗透现状入手,分析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渗透的方法。重点从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对语文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育水平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在运用自组织理论探究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汾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有明一代,该区域的自然灾害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明代中后期,山西进入气候异常寒冷期,是汾河上游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重要因素。人类长时期的
文章对自备热电厂煤粉炉的控制设计与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理论研究背景,以某自备热发电厂为研究对象,对控制概况与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优化控制系统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