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作为研究对象。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年金作为养老金制度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年金投资运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作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本文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研究。研究框架上以企业年金投资运作流程为主线,对企业年金投资的事前阶段、事中阶段和事后阶段三个环节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在大量消化和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年金投资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管理是事前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资产配置直接决定了年金投资收益水平,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年金给付结构的稳定性;事中阶段体现在对年金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事后阶段集中体现在对年金投资运作绩效的评估,解决诸如风险调整后绩效指标、业绩归因分析、投资风格的使用问题。本文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对运用Black-Litterman模型的年金资产配置进行了探讨,并对使用选择权的投资组合保险方法中的最优对冲比率进行了推导;强调了资产负债管理对年金基金投资运作的重要性,改进了年金计划久期匹配的两个条件,并对年金计划的资产负债管理实证分析;对年金运作中的融资流动性风险借鉴了一维极值理论进行度量和实证分析;年金基金的绩效评估方面,使用Gruber模型并分析其在年金投资风格分析中的应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建议: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作环境,应从制度建设、监管水平、运作机构转型等方面入手;其次要从风险管控、年金收益保障制度、扩大投资范围和投资品种方面、鼓励第三方业绩评估机构等方面来提高年金运作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实现年金资产投资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