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精细化空间分析中的最优插值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an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南地区地域辽阔,高原地形十分复杂,又属于著名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局地性、离散性和复杂性十分明显,在研究西南地区精细化降水过程中,寻找适合该地区的最优化空间插值方法,把离散的气象台站降水资料格点化,是解决西南地区精细化降水问题的关键。 首先利用中国区域内673个基本、基准站1990-1999年完整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反距离平均法、克里格插值法、双谐样条插值法、三角化线性插值法及Barnes客观分析法等5种内插方法的空间插值能力。结论是5种内插方法均可以描述出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形态,但观测数据的疏密程度对于各种插值方法的结果影响很大,双谐线条插值法及Barnes客观分析方法在站点密集区域和站点稀疏区域都能对降水场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表现。 引入分解一组合方法,把日降水量分解为“气候平均+距平”,利用双谐样条插值法分析“气候平均”部分,Barnes客观分析方法分析“距平”部分,再将两部分结果相乘得到最终结果。本文使用双谐样条插值法、Barnes客观分析法及分解一组合方法分析了2004年8月13日台风“云娜”登陆当天的局地日降水空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Barnes客观分析法会低估站点密度低值区的强降水;双谐样条插值方法则因过于平滑,严重低估了强降水特征;而分解一组合方法由于利用气候背景场方式削弱了高程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在整体上取得较好的降水空间分析效果的同时,更能充分反映强降水特征,即使在站点密度较低的区域,也能对强降水给予充分的估计。 最后利用西南区域144站日降水资料,用分解一组合方法分析了2008年6月14日及6月25日的两次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情况,经过与中国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逐日格点降水量实时分析系统的产品进行比对,可以看出分解-组合方法对于西南地区东部测站密集区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对于站点稀疏、下垫面更加复杂的西部地区,计算出的空间分布效果与实际降水仍有一定的误差。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缺乏预报时效较长的卫星云图预测技术理论方法,论文以2005-2006年汛期(6-8月)广西南宁区域强降水过程的FY-2C红外卫星云图灰度值资料(范围:20.3~26.5°N,103.5~112.5°E)
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天气给粤北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重点对粤北冻雨的局地天气特征以及历史相似个例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和微气象模式CALMET的高分辨率模拟结
品种来源:以特优21为母本,T11(黑龙江引进特优11)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  审定编号:吉审稻2007002  审定情况:2007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特征特性:平均株高101.7厘米,株形较收敛,叶色较绿且较宽,有效分蘖19个。谷粒细长形,稀少芒,颖壳黄色,稻米清白透明,千粒重24.9克。散穗,平均穗粒数107.7粒,结实率84.6%。糙米率82.1%、精米率7
本文利用1960~200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全国730站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Morlet小波分析、奇异值分析(SVD)、相关及合成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对华南前春时段进行
本文利用MM5模式模拟的2003-2004一年的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地区的海陆风和区域环流的季节性特点并给出了四个季节高分辨率风场图。其中风场的季节平均日变化特征揭示了四个季节
本文采用最新的超低功耗MSP430系列单片机对原有的数据采集系统和传统气象传感器进行改造和升级。通过使用单片机嵌入到传统传感器中,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通讯工作,完成传统传
本文首先利用NCEP/NCAR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分析0509号台风“麦莎”在浙江沿海登陆前后,即2005年8月5日00时~6日00时的环流背景场,发现主要影响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副高和台风之间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