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市、区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h54g45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10.4%的年均增长率迅速攀升,经济增速远高于国际水平。西部大开发十五年来,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全国领跑。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又一次面临着新机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经济要发展,尤其是我国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西部地区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先行,只有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经济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个区域一体化战略,其追求的是整体而不是某一省单独的发展。因此,为了研究经济带沿线在空间上紧密相连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相邻地区及对经济带整体的作用,需要将空间因素纳入考量。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建立与完善,为研究空间问题提供了方法。  本文在已有研究对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空间效应关注不足,尤其是信息、能源基础设施空间效应研究严重不足的基础上,选取1997-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加入空间权重矩阵W,实证结果显示:  在以地理相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时,时间和空间双固定效应的SDM模型为估计最优模型。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对本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能源基础设施对本省的经济增长作用并不显著;而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空间效应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对相邻省份经济具有正的溢出性,而信息、能源基础设施在空间上体现为竞争性,其中,能源基础设施的竞争性更为显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的角度,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总体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能源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显著为负,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基础设施的改善会抑制经济增长。  通过对上述结论的思考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信息、能源基础设施发展态势及空间差异与极化特征的分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今后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建议,有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
其他文献
财务危机及预警分析问题一直以来是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及难点。财务危机的发生可以体现为一个微观的小概率事件,也可以升级至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大范围
目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镇地区更加严峻,这使得中国农村地区面临更大的养老保障压力。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