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师话语标记语研究——以12位教师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505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着眼探讨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选择了ok,yes/yeah,so,now,right,oh,uhhuh,uhm共8个话语标记语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各标记语的话语功能角度去探析现今中学英语教师的使用现状,并试图在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中去寻求影响此类话语标记语使用分部情况的社会因素。  话语标记语是一些在话语中起语用作用的词语或结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可以判断其语言使用是否地道,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是否相近。在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沟通中,话语标记语能够使会话更加流畅和容易理解,我们认为话语标记语对于非本族语使用者学习语言也很重要。  对非英语本族语者的英语教师的研究在20世纪末兴起。国际上对这类英语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从非本族语者英语教师自身角度来看他们的教学行为以及与英语本族语教师的区别;从学生对待非英语本族语教师的态度和喜好角度来研究。常用的研究手段是问卷调查。国内此类研究不是很多。  本研究结果如下:  在话语标记语OK,yes/yeah,so,now,oh,uhhuh以及uhm的使用方面,来自外国语中学和非外国语中学的英语教师使用差异不显著。这推翻了作者先前的假设,即来自外国语中学的教师被认为在构建教学的过程中更擅长使用话语标记语。他们被假设为比来自非外国语学校的教师在语言使用方面更地道。相反,以上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在来自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师中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作者先前的假设认为来自高中的英语教师比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更强。  然而,在话语标记语right的使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高中英语教师比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频率更高。非外国语中学教师比外国语中学教师使用频率更高。作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更倾向于得到学生的即时确认和反馈。并且外国语中学的英语课堂中更关注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而非外国语中学的英语教师更倾向以学生的书面成绩来判定语言能力,所以他们希望在课堂中得到学生的即时反馈以确认他们是否掌握了即时的课堂信息。
其他文献
珍妮特·温特森是英国当代文坛最出色但又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其处女作,自1985年问世起便广获赞誉,同年摘得英国“惠特布雷德最佳处女作奖”。这
介绍了利用双三次 Bézier曲面块对模具表面进行拟合的方法 ,对模具表面和变形体表面采用 Bézier曲面进行了统一的描述 .提出了在刚塑性有限元模拟中相应的变形体边界自由节
本研究以套句这种在德语文学和语言研究中被广泛关注的句式为研究对象,以德国作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1777-1811)的部分小说作品为语料,对套句自身
《论语》作为儒家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两千多年以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论语》已有的研究多涉及文本注释、英译研究、历史影响、应
语言具有社会性,它既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反映语言使用者背后的社会文化特征。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也无法在脱离语言的条件下维系和发展。语言和社会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用来阐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目前模因论在我国国内学术界主要应用于语言学及语言教学领域。在语言学领域,研究者运用模因论分析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许多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寻找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好的广告语可以帮助商品生产者抢占市场,增强产品社会影响力,进而促进产品的销售,为企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