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器件制作与发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驱动电压低,可与集成电路相匹配,发光亮度高,制作在柔性底上,与无机薄膜相比较易实现全色显示,可避免液晶被动发光、响应速度慢和等离子体需高电压的缺点;可制成各种平板显示装置,可用于光通信,作为集成电路上的芯片与芯片之间的单片光源,可制成可折叠的“电子报纸”,可应用在室内和野外照明等。这些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使有“有机电致发光”成为发光显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 目前,OLED的基础研究主要在提高器件效率和寿命等性能以及寻找新的、改进的发光材料和载流子传输材料。在载流子传输材料的研究中,目前使用的电子传导材料的传导性能总的说来落后于空穴传导材料,而在红、绿、蓝三色发光材料中,红、蓝光材料较缺乏。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具有半峰宽窄、色纯度高、理论内量子效率达100%等优点,但是用于电致发光器件存在载流子传输性能差,发光亮度和效率较低,稳定性不足等薄弱环节。 基于对有机电致发光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的认识,尤其是针对合成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相对落后于合成空穴材料,红、蓝光材料较缺乏的现状以及稀土有机配合物用于电致发光器件的薄弱环节,本学位论文按照“分子设计”的思想,有目的地把电子传输或(和)空穴传输基团引入分子中,合成了系列有机小分子材料和稀土有机配合物材料,改善了材料的载流子传输性能和发光性能;制作了相应的系列电致发光器件,简化了器件的结构并改善了其发光性能。 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首先介绍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的一些基本概念、发光原理、发光性能影响因素、光谱及发光特点,评述有机电致发光与稀土有机电致发光研究的进展和存在问题。 2、设计和合成5种新型的的β-二酮,作为第一配体,合成了相应的铕(Ⅲ)三元或四元配合物,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能 把具有良好电子传输性的联苯基与柔性的甲氧基团引入同一分子中,合成了2种新型的β-二酮,并合成了相应的铕(Ⅲ)配合物,用以提高稀土配合物成膜性、载流子传输性能;将电子传输基团1,3,4-噁二唑或者空穴传导基团三苯胺引入配体分子β-二酮中,合成了2种含1,3,4-噁二唑基团的β-二酮和1种含三苯胺基团的β-二酮,并合成了相应的铕(Ⅲ)配合物,以增强其载流子传输性能,并改善其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Eu(Ⅲ)配合物都有高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成膜性能,分子中有大的n-共轭体系,配体的最低三重态能级与Eu3+的5D0能级匹配,把吸收的激发光能量有效传递给中心离子Eu3+而发光,是优良的红色发光材料。 3、利用“分子设计”的思想,把空穴传导基团芳胺类和电子传输基团1,3,4-噁二唑组合在同一个分子中,逐步地增加分子中芳类基团和1,3,4-噁二唑基团的数目,以改变分子的LUMO值和HOMO值,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具有“双极(bipolar)”性质(即同时具备“电子传输”和“空穴传输”性质)和发光性能的空穴传导与电子传输基团变更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并且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质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同时具有空穴传导和电子传导的双重性质,即属于“双极(bipolar)”物质,空穴传导性质占优;同时,它们还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成膜性能和高的热稳定性,因此可以用于制作单层OLED,也可以用于制作多层OLED,简化器件的结构,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4、利用“分子设计”的思想,把空穴传导性能好的芳胺类基团和电子传导性能好的1,3,4-噁二唑基团引入一个大的星型(或树枝型)分子中,并且改变其中引入的芳胺类基团和1,3,4-噁二唑基团的数目,来改变分子的LUMO值和HOMO值,合成了一系列星型(或树枝型)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成膜性能、电化学性质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高Tgb温度、良好的成膜性能和高的光致发光效率。 5、设计和合成了1种“双极”有机小分子,并且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Li+、Zn2+和Al3+配位生成相应的配合物,这类配合物具有高的热分解温度,光致发光效率高,且发射蓝光,可以弥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材料中蓝光响应缺乏的不足。配合物中的配体分子具有导电子基团和空穴传导基团,这对载流子的平衡有利,并且可以简化器件结构。 6、利用合成的含多种功能基团的有机配体TPBDTFA及其Eu3+配合物,Eu3+配合物通过共聚反应,引入到具有良好空穴传导性的高分子链PVK中,生成共聚合物,以改善Eu3+配合物载流子传输性能差和成膜性差的弱点,研究了共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能。 7、选择了5种有机小分子和2种含Eu3+配合物的高分子共聚物,制备了相应的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控制电子和空穴传输材料的比例,得到了单个化合物发白光的器件,而且通过调控工作电流密度,器件发光颜色发生蓝色-白色可逆变化。这类采用单个含Eu3+配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制备的器件就能够发白光尚未见报道。 用空穴传导与电子传输基团变更的3种有机小分子(PQ(O)3T,n=1,2,3)制备成的相应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讨论了导电子基团1,3,4-噁二唑数目的增加对器件发光效率的影响,这对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制备的相应单层器件中器件发光最高亮度、达到了3900cd/m2以上;并且采用小分子PQ(O)3T制作的二层器件得到了红光发射,这类小分子化合物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制作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够发射红光的报道较少;对于二层器件中,器件发光最高亮度(对于绿光)达到了9000cd/m2以上,具有大的应用价值。 利用合成的1种星型小分子(TBPOPA)材料,制备成相应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讨论了器件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器件发光最高亮度(对于蓝光)达到了650cd/m2以上,利用另外一个有机双极小分子PBPOPB制备的相应单层器件中器件发光最高亮度(对于蓝光)达到了680cd/m2以上;对于二层器件中,器件发光最高亮度(对于蓝光)达到了2600cd/m2以上,而对于绿光发射达到了10000cd/m2以上,具有大的应用价值。 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1、第一配体引入的功能基团对铕配合物的稳定性、光致发光效率,配合物的载流子传输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配体最低三重态能级影响铕(Ⅲ)配合物的量子效率。 2、星型(树枝状)和多有1,3,4-噁二唑基团有机小分子化合物都具有高的Tg,1,3,4-噁二唑基团数目的增加可以增加有机小分子的电子亲合性、提高化合物的电子传输能力。有机小分子中空穴和电子传导基团的引入位置对有机小分子的电子和空穴传导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3、以含有空穴和电子传导基团的有机小分子为发光材料制备的器件,能够改善载流子的传输性,制成的最简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能发光,且发射光亮度不低,这为达到简化器件的制作,提供了设计和合成材料方面的参考。 4、含铕(Ⅲ)配合物的高分子共聚物,通过配合物分子中导电子基团的TPD基团引入的和高分子中导空穴的PVK链,可以改善Eu3+配合物载流子传输性能差和成膜性差的弱点,且可以简化器件的制作。 总之,化合物中载流子传输的平衡对简化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使用载流子传输平衡和高效光致发光的材料都能得到高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其他文献
学位
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为桑科葎草属植物,一年或者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顽强,别名刺刺秧。全草可入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葎草当中具有复杂的化学组分,主要有黄酮类、萜类、甾体类、苷类、生物碱类等。它有多种药理作用,例如:抗病毒、抗菌、抗结核等功效。分布范围极为广泛,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在我国,除了新疆、青海等地,全国均有分布。葎草作为一种中草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
DPP(2,5-dihydropyrrolo [3,4-c] pyrrole-1,4-dione,咯并吡咯二酮)是构建OFETs(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优选骨架,尤其是基于DPP(Th)2的高性能半导体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择在DPP(Th)2外并入苯甲醛作为关键中间体,合成了两类新型D-A型DPP衍生物。希望苯和双键的引入能够有效地延长共轭,在不破坏分子平面性的前提下增强分
壳聚糖作为重要的天然聚合物,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对细胞组织不产生毒性影响,在生物医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壳聚糖对蛋白质有良好的亲和能力,研究蛋白质
人参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由于稀有人参皂苷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高,细胞膜渗透性强,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但因其在天然植物中不存在或含量很低,限制了应用。近年来,内生菌在生物转化上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内生菌与宿主植物长期共同进化,可形成各种胞外酶,促进代谢产物的积累和生物合成。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含三萜类成分的桔梗、党参内获取具有人参皂苷生物转化活性的内生菌。本研究从党参
表妹回家了,带着她四个月大的宝宝,据说是我们这儿的传统,在小宝贝满四个月时,要被妈妈带回外婆家待一阵子。那传统叫什么我不清楚,但清楚的是,自从这个宝贝来到阿姨家后,从前冷冷清清的商品房突然热闹起来,三姑六婆争先恐后地踏足。表妹说:“回娘家真好,我至少有一半时间不用带孩子了。”  那可不是,孩子都让那些三姑六婆给带了,您还带什么呢?  表妹是一众兄弟姐妹里最早结婚的,拿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人长得好总是
期刊
目前研究的DMFC存在阳极催化剂性能低、易中毒、甲醇易渗透Nafion膜、甲醇有毒等问题,在近期内很难实现商业化。近年来发现,如用甲酸作燃料得到的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比DMFC有很多优点。在DMFC中,一般用Pt基复合催化剂作阳极催化剂,而在DFAFC中,发现Pd催化剂的性能要比Pt好很多。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DFAFC中新的Pd基复合阳极催化剂和新的制备方法,考察了Pd基复合催化剂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