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发展并行产生的是各个产业资本的规模化扩张,随之而来的是几何量级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产生。贷款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扩大,由于经济运行的内在必然,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累积了巨量的不良贷款、呆账坏账。1999年,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规避金融风险,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推动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以下简称AMC)的成立,在关键时间节点上解决了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四大AMC在成立之初就明确规定了存续期限为十年,对于基本完成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四家公司,十年存续期已过,都面临着商业化转型的问题,信达、华融两家公司转型方案率先通过,但两家公司仍为国家财政部100%持股,另外两家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向“有限公司”的转型。  本文对四大AMC的成立背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转型策略和运营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AMC成立的背景,总结了AMC的发展现状;其次通过对于四家AMC的内在研究,提出困扰其转型的障碍;在对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现在已经完成有限公司挂牌的信达和华融两家公司的转型现状,运用价值分析模型分析其核心竞争力,提出金融控股集团是四大AMC的主要转型方向;并对转型成为金融控股公司提出了策略建议。  笔者目前就职企业是一家中央企业集团板块整合后成立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公司的主要职责是接收和处置集团公司剥离的非主业和不良资产,在工作中与四大AMC有一定的业务往来,因此通过认真研究四大AMC的商业化转型问题,对于笔者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理论界早已形成一致的看法并被各国所重视,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