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山地区植被物候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R8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候是生物受气候影响出现以年为周期的现象,对研究植被与气候关系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秦巴山区典型山地——米仓山地区2003–2018年植被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本文基于MODIS NDVI时序数据,利用动态阈值法获取米仓山地区植被物候参数;借助于Theil Sen斜率、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并结合植被类型数据分析研究区物候时空变化;采用敏感性方法和偏相关方法分析物候与气候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3–2018年米仓山地区植被SOS出现在第80-125 d,海拔每上升100m,SOS大约推迟0.6 d;EOS主要发生于第250-300 d,LOS主要集中在130-210d,除低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物候波动较大外,EOS和LOS随海拔变化存在2000 m分界线,其下物候随海拔升高物候明显推迟或缩短,其上物候变化趋于平缓。米仓山地区16年来SOS呈提前趋势,年际变化率为-0.47 d/a,提前区域占74.03%,达到显著提前的区域占15.01%(P<0.1);EOS年际变化率为-0.22 d/a,表明整体呈提前趋势,通过显著性检验(P<0.1)区域仅有4.91%;LOS略有延长,延长幅度为0.26 d/a,呈延长趋势的区域占53.25%。米仓山地区植被在不同高程上物候期差异明显,500 m以上区域常绿型森林植被SOS晚于落叶型森林植被;草地、常绿阔叶灌木林SOS提前趋势最明显,提前幅度分别为-0.80 d/a、-0.71 d/a,相对于其它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EOS提前趋势最明显的是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2)米仓山地区春季(3-5月)气候变化中,3月月均温上升最为明显(0.09℃/a);4月有效降水量在16年间表现为增加趋势,其变化幅度较大(0.22 mm/a);3-5月日照时数都为减少趋势,且3月份的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0.86 h/a)。夏末秋初(8-10月)的气候变化中,8月月均温上升最明显(0.12℃/a);有效降水量在夏末秋初时节年际变化都为减少趋势,其中9月减少幅度最大;8月日照时数为增加趋势且变化幅度最大(3.82 h/a),9月和10月日照时数为减少趋势。(3)植被SOS与5月的气象因子相关性较弱,与3月气温、3月日照以及4月有效降水均呈负相关且相关性较强,表明3月气温和日照以及4月有效降水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植被EOS与8月日照、9月气温、以及10月的有效降水和日照相关性较强,其中EOS对10月份的气象因子响应尤为显著,表明植被EOS主要受到日照和有效降水的影响,气温的作用相对较弱。(4)植被SOS对3月和4月的气象因子敏感程度较强,3月月均温每增加1℃,SOS提前0.17 d,月日照时数每增加10 h,SOS提前0.07 d;4月月均温每增加1℃,SOS提前0.24 d,月有效降水量每增加1 mm,SOS提前0.25 d。植被EOS对9月气温、10月的有效降水和日照的敏感性最高,9月月均温每增加1℃,EOS提前0.14 d,10月有效降水量每增加1 mm,EOS提前1.16 d,10月日照时数每增加10 h,EOS推迟0.15 d。
其他文献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类以飞沫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uberculosis)。在全世界范围内,仅2019年就有约1000万例新增的结核病患者,死亡人数高达140万人。结核病近几年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并不明显,仍是造成全球传染病致死的一大因素。因此,对结核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
磷素对动植物生长发育和水体富营养化环境问题起关键性限制作用,探究岩溶坡地三维水-土-磷素流失过程对岩溶区地下水环境治理和坡地土壤磷素水平的科学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依托岩溶槽谷坡地植被-土壤-表层岩溶带三维水土过程观测平台,利用高精度仪器监测和野外常规采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年4月-10月展开监测。首先对不同降雨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岩溶坡地三维水土流失过程展开监测,以此为基,探究不同迁移
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一种仅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小型鱼类,兼具保护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近年来,因三峡大坝的修建和梯级电站的开发,四川华鳊的产卵场、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之人类的过度捕捞,其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因此,四川华鳊被四川省列为重点增殖放流对象,希望通过人工手段来实现其资源恢复。水温是影响鱼类产卵活动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建坝导致水库水温分层并出现滞冷效应,使四川华鳊的繁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目前,结核病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与人类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2019年全球有1,000万人罹患结核病。随着多耐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
白介素(Interleukin,IL)是细胞因子的一个亚群,是参与免疫系统细胞间调节的分子。白细胞介素表达于各种组织、器官,在个体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白细胞介素蛋白质结构的同源性可将其分为几个家族。在哺乳动物中,白细胞介素12家族包括IL-12、IL-23、IL-27、IL-35和IL-39,因为其独特的异源二聚体结构而受到关注,其每个成员均由一个α亚基(p19、p28和p35)和一个β
结核病(Tuberculosis,TB)属于慢性缓发并具传染性的疾病,这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疾病长久以来都是单一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的主因,仅2019年期间,全世界就发现约996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死亡人数逼近140万。虽然已有几种抗结核药物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疗程长、毒副作用大以及患者依从性低等因素,导致临床耐药性普遍存在。为了开发更好的治疗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间接体现人民生活的品质,对旅游产业效率评价有助于检验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但旅游产业效率有待提升,重庆市旅游产业效率研究,可为重庆市旅游产业效率的提升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本研究基于重庆市38+1个区县2016-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Bootstrap-DEA和MI模型,
背景: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统计,目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为25万例。“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其中遗传因素异常是造成出生缺陷的
RNA编辑是对RNA转录后的修饰,包括碱基的插入、缺失和替换。目前最常见的RNA编辑是碱基的替换,自然界中最常见的RNA编辑为腺苷酸脱氨基酶(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ADAR)催化的A-to-G和RNA编辑酶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m RNA 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APOBEC)催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世界的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已超越艾滋病成为单一感染因子造成死亡的首要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9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数量达到了近1000万,并有14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一直都是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来更是发生了多起结核病爆发事件,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