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产权基础,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权利和义务的集中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上市公司如何配置公司的控制权,股权结构还会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并最终改变公司的经营效果。如果公司的股权结构合理,那么由于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成本会降低,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和激励就会越有效,公司的治理效率越高,公司经营绩效也就越好;相反,倘若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就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代理成本增加、监督和激励无效,最终导致公司绩效降低。我国的资本市场成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二十几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没有问断,但是由于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切入点以及研究变量等方面的差异,始终没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研究结论。通过以往学者的研究发现,行业的差异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也会产生影响,本文又考虑到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以制造业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范式,以我国2007-2011年沪深A股46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提出五个研究假设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与前人的研究不同,选择主营业务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被解释变量则分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两方面共七个变量,对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最后进行实证设计和分析。围绕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第二部分对相关的文献综述进行回顾。本章对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细致的回顾和分析,最后进行文献评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理论。这一章主要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然后介绍了我国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制造业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现状分析。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两方面介绍了目前制造业股权结构的状况,分析股权结构的特点,然后介绍公司经营绩效的现状。第五部分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主要介绍了样本选取、相关变量的选择、研究假设,并对模型构建进行描述。然后重点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对相关统计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分别就股权属性变量、股权集中度变量与公司绩效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解释。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建议。首先对第五章的实证研究做总结性的结论,然后根据实证结果,再结合我国股权结构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2)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程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3)公司国有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4)制造业上市公司法人股比例的提高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5)制造业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对于公司绩效影响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