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考察的目光对准宋代的自耕农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讨论宋代自耕农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沿袭唐末五代的自耕农民。唐中期的两税法改革使均田制崩溃,均田农民直接转化为自耕农。虽然经历唐末五代的战乱,自耕农民所拥有的土地还是被不断地继承保留了下来,直到宋初。二是宋代土地分散的趋势产生了一批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一部分佃农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上升为主户,一部分中小地主通过分家析产、经营不善等又会下降为自耕农。第二章论述了宋代政府对自耕农阶层的扶植与保护措施。自耕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是宋代政府赖以统治的基础,官僚士大夫们不仅大力号召政府限制土地兼并,还积极采取措施对自耕农进行保护和扶植,如颁布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垦荒、耕种逃户田,从而成为国家的主户;把政府手中的一部分公田下放给佃农和下户农民;在灾年蠲免一部分自耕农民的赋役,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使自耕农民的数量随着宋代总人口的增加而增加,自耕农阶层也始终保持着稳定。第三章考察了宋代自耕农民的生活。首先,宋代描述农民悲惨生活的史料并不能反映宋代农民的真实生活,特别是自耕农民的生活。其次,对自耕农民有重大影响的赋役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宋代自耕农的赋税负担并非十分沉重,兵役、劳役等也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再次,宋代自耕民家庭的土地面积较之唐代虽然有所减少,其精耕细作下的土地利用率却大幅上升,二十亩地供养一个五口之家大致不成问题;加上纺织业和副业等对生活所起的重要补充作用,宋代自耕农维持基本的温饱生活是完全可以的。第四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宋代自耕农民的数量进行估算。在考虑了诡名子户、产去税存等因素对自耕农的数量所产生的影响之后,得出宋代自耕农的数量大致占社会总人口50%的结论,虽然时有波动,但基本上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多数时候自耕农民的数量是要超过佃农客户的。第五章,在前四章的基础之上,对自耕农在宋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自耕农民在宋代社会里占有相当的比重和规模,具有相对的阶层稳定性。宋代的自耕农经济和契约租佃经济一起,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两种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