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记者招待会是一个使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而每年“两会”期间召开的政府记者招待会则更是一个可以让国内人民了解本国政府、让全世界认识中国的极为重要的载体。其涉及内容覆盖到了方方面面。由于记者提问的话题广泛而会议时间有限,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应当注意使用合适恰当、简洁明了的表达,避免赘译重复。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主要针对2013年及2014年李克强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中较难翻译的汉语习惯表达进行了分析。笔者结合两年的记者招待会(其中以2014年为主)的具体汉语习惯表达案例的翻译,总结出了几种适合翻译汉语习惯表达的策略:直译,意译,增译和减译等。对于不存在太大文化差异的词句,采用直译就能很好的传达讲话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时,为了节省时间,译员可以用直译言简意赅地做出翻译,既能很好的诠释词句的含义,传达讲话者的目的,也能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保持汉语的原有特色。而对于汉语词汇中常见的四字词的翻译,大多数都可以采用减译的方法,例如有些四字词为两个独立词组成,其前后两部分意思重复,就只需译为一个词;而有些词由主干和修饰词构成,而其所对应的英语词汇已经把汉语里的修饰词包括进去了,所以在翻译这类词的过程中就可以把修饰词略去不译。对于讲话者不自觉的口语表达,而又没有影响句子意思的重要作用,译员则可以将这些词语略去不译。此外,在针对一些直译后还存在理解困难的内容,译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其中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或者采取意译的策略来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口译是一个尽力追求完美,却总会留有遗憾的过程。本文在分析译员翻译策略的同时,还分析了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更好的从错误中进行学习。本文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体现出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其实用性,证明了目的论用于指导外交口译中汉语习惯表达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