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数量的增多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愈来愈高,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土地不断的开发利用,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如何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高强度土地资源利用所带来的全球生态问题增加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生态风险研究随着时间的增加显得尤为重要。生态风险是生态系统发生不利改变得可能性,例如生态系统结构因为人为干扰的重压下或自然资源的组成发生了改变而改变的可能性,同时也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功能损失或丧失。生态风险研究领域逐步发展已有近30年,近几年的发展也尤为迅速。而土地生态风险的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生态风险,风险强度来选择。本研究根据吉林省舒兰市土地系统的基本特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估和分析了影响吉林省舒兰市生态风险的因素,并全面分析了吉林省舒兰市的土地生态风险变化规律和趋势。首先,根据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TM遥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等基础数据源通过深入PSR模型的内涵,分别对对舒兰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风险压力、风险状态、风险响应以及风险综合评价的时空变化分析。(1)在一般情况下,单一方面的评价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成因。基于土地利用PSR模型,结合舒兰市区域土地利用特征,通过计算风险压力指数,风险状态指数,风险响应指数和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全面测得了舒兰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了舒兰市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等方面导致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变化。(2)舒兰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变化为:舒兰市土地生态风险压力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05年风险压力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环城街道,2010年风险压力最大的是环城街道、朝阳镇和吉舒街道,2015年环城街道、吉舒街道风险压力指数最大;由于人为干扰带来的压力,舒兰市土地利用结构状态指数最大值呈增加的趋势,生态状态变差,其低最大值区主要分布在人为活动最为密集的居民点环城街道和朝阳镇及周边耕地;舒兰市土地水土流失状态分析中,整体来看,风险最大值呈先増后减的趋势,水土流失高风险及较高风险区增加幅度大的区域在舒兰市东南区域,由于治理及时,2015年舒兰市东南部水土流失高风险区减少;舒兰市土地生态风险响应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05年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吉舒街道,2010年高风险区分布在吉舒街道、环城街道以及朝阳镇,2015年生态风险响应指数最大的区域分布在吉舒街道、环城街道,高风险区有所减少。(3)研究期间舒兰市土地生态风险综合指数最大值呈增加的趋势,反映出土地生态风险问题依然严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出缓解土地生态风险主要是减弱生态风险压力,恢复生态功能,提高响应效率,突出抓好退耕还林,重视水土流失的监测,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增强政府和人民群众对保护土地生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