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的融合——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审视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v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始终是人最关注的问题,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实践史。而人类的实践活动则是由人的理性所指导。理性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由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维度构成,有什么样的理性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在西方,西方文化衍生出来的理性精神随着与自然科学的结合逐渐形成了西方工具理性思想。并且这种工具理性不断的扩张、膨胀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成为了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并影响到西方世界的理性观,进而形成了“以物为本”的发展观。   在中国,传统的东方文化衍生出来的重人伦轻事功的人文精神,即价值理性,总体上主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并进而影响着我们的发展理念,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但是,不管是西方工具理性的独断还是传统中国价值理性的偏执,都与理性的另一维度处于分裂的状态之中。   通过反思指导人类发展模式的理性观念,我们只有把理性的二个维度,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统一起来,才能使人类的发展健康地进行下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体现了理性的二个维度之间的融合与统一。即,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价值理性,又体现了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工具理性。而实现理性的二个维度之间的融合、统一的途径,就在于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二者动态的张力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而寻求这个平衡点的过程就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其他文献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其中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有:社会历史基本问题论、社会历史前提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但职业教育培育出的劳动者在技能、经验和知识结构等方面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如何有效
习近平群众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的领导集体,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当下的新形势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群众观,是马克
诸多现实问题的持续存在表明人类必将在“生存”这一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上继续探索下去。在历史与理论的双重境域下,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视阈逐步开启。   本文共有三章,第一章
信息化与认识论的关系密切。信息本身就是认识论的最新研究对象,对信息本质的科学解答,也正是信息时代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课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