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Pilon骨折四柱分型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观察者自身的可信度,并与传统的Ruedi-Allgower分型、AO分型比较,分析四柱分型的可靠性,为四柱分型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统计学的依据。资料和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了162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5例为双侧Pilon骨折,共167处Pilon骨折),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18-87岁(平均46岁),高处坠落伤53例,车祸伤25例,摔伤及其它共84例,伴有其它部位骨折的患者共有51例,左侧Pilon骨折83处,右侧Pilon骨折84处,9处Pilon骨折为开放性。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Ⅰ型25例(14.97%),Ⅱ型116例(69.46%),Ⅲ型26例(15.56%)。按照AO分型的标准:B1型20例(11.97%),B2型103例(61.68%),B3型9例(5.39%),C1型6例(3.59%),C2型12例(7.19%),C3型17例(10.18%)。按照四柱分型的标准:单柱骨折70例(41.92%),双柱骨折56例(33.53%),三柱骨折24例(14.37%),四柱骨折17例(10.18%)。前柱骨折59例(35.33%),后柱骨折103例(61.68%),内侧柱骨折97例(58.08%),外侧柱骨折63例(37.73%)。167例Pilon骨折随机排列,用随机数字表随机选取60例,在术前每一位病人均进行了X线(包括正位、侧位)、CT平扫和三维重建检查。选择六位创伤骨科医生,他们分别具有5-10年的工作经验,在分型的前一周,我们把关于三种分型的图解和文字描述分发给六位医生,并且对这六位医生进行了关于Ruedi-Allgower分型、AO分型和四柱分型的培训。一周之后,六位医生对60例Pilon骨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阅片,影像学资料包括标准的正位、侧位DR片以及CT平扫和三维重建,将上述资料整理后分别用于AO分型(仅有X线)、Ruedi-Allgower分型(仅有X线)、四柱分型(包括X线、CT平扫、三维重建)。所有病例为相同的60例Pilon骨折,均为匿名,仅用数字标识,掩盖所有可识别的数据(除了标记左、右的标签以外),而且所有病例的顺序均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排列,并且各不相同。我们让每一位观察者在有充分时间思考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按自己的节奏以电子的形式进行此项研究。虽然本研究的六位医生都很熟悉这三种分型,但是在进行分型的过程中,仍需参照三种分型的图解和文字描述,以增加分型结果的准确性。六位医生把他们的意见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上,所有的影像资料随机排列,标记为1-60,并且包括了Pilon骨折的所有类型。进行分型的六位医生在第一次分型之后,不会得到这些影像学资料,而且不会得到任何的反馈信息。可重复性研究在八周后进行,使用相同的病例,不更换参加分型的人员,不重新进行培训。应用平均Kappa系数k值评估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自身可信度。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р<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O分型的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平均κ值为0.370(范围0.254-0.485),属于轻中度可信,Ruedi-Allgower分型的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平均κ值为0.344(范围0.161-0.501),属于轻中度可信,四柱分型的观察者间的可信度κ值为0.739(范围0.615-0.832),属于基本可信。AO分型的观察者自身可信度平均κ值为0.383(范围0.283-0.472),属于轻中度可信,Ruedi-Allgower分型的观察者自身可信度平均κ值为0.385(范围0.229-0.582),属于轻中度可信,四柱分型的观察者自身可信度平均κ值为0.757(范围0.715-0.812),属于基本可信。结论:在X线和CT扫描的基础上,以三维重建为主的Pilon骨折四柱分型,是一种既简单又全面的分型理论,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观察者自身可信度均达到基本可信的程度,可以弥补传统分型的不足,建议在临床工作中优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