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普惠”这一概念早在2005年被提出,历经10余年的探索,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规划,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实践正在不断深入。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存在较为明显的经济差异,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中部、东部稍显落后,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金融普惠发展理应更受关注,从缩小自身二元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的角度而言,金融普惠的发展有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金融普惠水平在提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否能提振居民消费,助推城镇化进程?从中折射出普惠金融所产生的外溢效应?本文以金融普惠制理论和金融发展的三大效应为研究基石,在此基础上,从供求两方面分析了西北五省金融现状,紧接着构建西北地区金融普惠水平测算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对2004-2014年西北地区进行了测评,分析了影响西北五省金融普惠水平高低的因素,最后运用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说明金融普惠对居民消费和城镇化带来的外溢效应。文章结构上可以分为七个章节,是基于理论—实证—对策的思路构建的框架。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金融普惠的理论基础和金融发展的外溢效应;第三章以西北地区为背景展开的金融普惠现状分析;第四章,对金融普惠测度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借鉴已有IFI指数,构建西北五省金融普惠测度指标(IFI),并依此确立了3个维度。基于此,对西北五省金融普惠水平进行了实际测评,为获取西北五省金融服务的总体概况,先对西北五省金融服务机构网点及贷款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依据该章确定的维度与计算方法,对西北五省金融普惠水平进行了实际测算。从纵向上看,2004-2014年间,西北五省金融普惠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横向来看,不同省(区)之间金融普惠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陕西、宁夏金融普惠的整体水平较高,甘肃、青海和新疆的金融普惠整体水平较低。第五章在已有金融普惠水平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影响金融普惠水平的相关指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西北地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从研究结果可知,第三产业拉动率、城镇化率、受教育水平和公路里程数与金融普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第一产业拉动率则呈负的显著性影响。第六章选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面板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对金融普惠的外溢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金融普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消费的发展,但作用效果需在第6期得以显现;金融普惠与城镇化发展表现为相互促进的关系,说明金融普惠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外溢效应。以上结论暗含的政策含义是要提升西北地区金融普惠水平,必须增加金融机构网点数,强化和完善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产业升级机遇,结合城镇、教育和交通的正向影响,乘势而上;放宽金融市场限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消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