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利用南京市秦淮区社区医院高血压慢病管理系统(EHR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了解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于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EHR系统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市秦淮区蓝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高血压规范化慢性病管理的3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采集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血压、血脂及新发冠心病、卒中等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20.0系统,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趋势检验。结果:在375例高血压患者中,根据是否长期服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连续服用12个月以上定义为长期服用)。1、基础降压药比较:2014年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前基础降压药物种类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017年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后基础降压药物种类观察组与对照组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对于血压的影响:2014年活血化瘀类中药使用前观察组收缩压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017年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后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014年度两组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观察组与对照组压达标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017年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12月后、24月后、36月后观察组收缩压水平呈总体降低趋势,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血脂代谢的影响:2014年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前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017年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12月后、24月后、36月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体呈降低趋势,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12月后、24月后、36月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总体升高趋势,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对于高血压临床预后的影响:观察组新发冠心病比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发糖尿病比率、新发脑卒中比率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活血化瘀类中药在社区多为辨病论治使用。2、对于高血压患者辨病治疗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依然能取得一定的获益。3、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诊疗以及西药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使用的优越性依然存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于社区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具有临床优势: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②改善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