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旱地小麦“三提前”技术的播种方式及施肥试验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2-2013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配套施肥、播种方式对0-300cm土壤蓄水量、植株氮素吸收积累特性、品质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探索不同栽培措施对旱地小麦根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建立旱地小麦“三提前”技术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主要结果如下:(1)休闲期耕作对旱地小麦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深松模式较农户模式能提高越冬到抽穗期0-3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而开花至成熟期深松模式显著低于农户模式;能显著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丽珠黄芪基地的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不同光膜设置:蓝光、黄光、白光,自然光为对照,分别对三年生、五年生、六年生黄芪的营养生长、生理生化指标、三种主要次生代谢物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黄芪单株经济产量变化进行研究,旨在筛选能有效提高黄芪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光质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黄芪根中SOD,POD在整个生长期内平均活性表现为:黄光>蓝光>自然光>白光;黄芪地上部分SOD,
学位
糜子(Panicum milaceum L.)是世界上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近年来发现的几个株系表明该作物于一万年前就在中国北方种植。糜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极强的抗旱耐瘠特性。此外,糜子的分布极为广泛,几乎遍布我国各个省份。糜子的主产区基本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本研究利用15对SSR引物对80份来自我国16个糜子主产省份的不同生态型糜子品种进行地理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试验
学位
本试验以紫花苗蓿与无芒雀麦为供试材料,对混播草地牧草刈割的产量性状、质量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草地的饲用价值,为雁门关地区建立豆科和禾本科混播草地,确定最佳混播比例和最适刈割期提供最直接的,接近生产实际的指导。试验结果如下:苜蓿是决定混播草地产草量的主要草种,混播不仅能提高草地生产力,还可以显著提高牧草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草地的固氮能力。株高间行条播均以40cm行距最高,而同
学位
以7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分期播种形成自然条件下光温值差异的方法,系统分析光温因子对玉米生育期及其活动积温需求的影响,明确光温因子与玉米生育期的内在联系,并确定不同光温条件下玉米积温需求的变化规律,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光温条件,实现品种合理布局提供有益的借鉴,2012和2013两年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过晚播种时,全生育期又会延长,甚至不能完
学位
本试验首先以11个不同品种的谷子为材料,在种子萌发期通过18%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某些生理指标来评价谷子萌发期的耐旱性。然后选取抗旱性和敏感性的品种,对其进行种子萌发期、幼苗期和大田成熟期的抗旱性鉴定及评价。通过测定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种子萌发42h内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对赤霉素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的分析来研究干旱对谷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EG模拟干旱条件下,测定
学位
本试验于2012-2013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配施氮磷肥对0—300cm土壤蓄水量、植株氮素吸收积累特性、品质与产量形成的影响。试图探索最佳覆盖方式和氮磷肥配施,为旱地小麦高产、稳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休闲期深翻覆盖配施氮磷肥对土壤蓄水量的研究表明,旱地小麦播前0—300cm土壤蓄水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60cm
学位
玉米的生长状态和积温息息相关,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所有因子中≥10℃积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较大,特定区域玉米是否适合种植最重要的指标看是否能达到玉米品种各生育期积温要求,根据玉米品种积温特点,合理布局玉米种植,会达到最佳产量,从积温应用方面增产,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与不同生育阶段积温需求量的研究已成为玉米栽培与耕作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实验通过2012年至2013年对山西省277种不同熟性玉米品
学位
为了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白羊草,为白羊草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山西省10个不同居群的野生白羊草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对其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分别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如下:10个不同居群白羊草都可以顺利完成生育期,其中芮城、襄汾、平定、临汾和方山居群的生育天数较长(146-169d);原平、沁源、阳高Ⅰ、太谷和阳高Ⅱ居群生育天数较短(119-138d)。10个
学位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晋谷21号和农大1号为试验材料,选用硼酸、硫酸锌两种微量矿物质元素,分别设置4个浓度梯度和一个清水对照,在谷子灌浆期进行叶喷施。测定喷施后谷子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等生理特性的以及产量的变化,本实验在探究谷子灌浆期微量矿物质元素对谷子生理以及产量的影响。为硼酸和硫酸锌在谷子生产应用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灌浆期叶面喷施适量
学位
为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谷子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以农大10号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通过对群体光合指标的研究,从而选择出最佳的播种时期和密度组合。主区为播期,裂区为密度,试验通过对谷子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旗叶叶面积等光合指标,谷子植株氮素积累、谷子籽粒氮素积累以及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品质指标的测定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谷子光合指标的影响。不同播期对谷子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