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缺失与反腐败的制度创新——以浙江省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是要论证在人性假设即定的情况下,反腐败制度的好坏对制约一个社会的腐败现象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本文首先从分析人性的本质,以及社会伦理规范的角度入手,探讨了腐败产生的先天原因。随后,从当前反腐败的制度缺失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监督缺失是造成腐败现象滋长的直接原因。同时,本文还运用浙江省反腐败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通过采用理想模型的理论估计和实证数据的对比,结合浙江省近几年反腐败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从实践上论证了本文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反腐败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市场运作机制、权力约束机制、资金管理机制、收入分配机制和经济处罚机制的对策,以期对反腐败的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应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矛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集中反映在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上。志愿服务组织在协助政府实施社会政策,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关系的探讨,不仅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面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周边环境,怎样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各个高等院校必须认真思考
期刊
期刊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变革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农民变市民”问题。庞大的“农民变市民”的嬗变现象,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各种压力和难题。同时,城市化存在着正的与负的外部效应。一方面,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集约化,城市的近邻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