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各国已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成为一个热频词,越来越受到全球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积极应对全球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养老服务领域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我国自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不可避免的―银发浪潮‖挑战着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水平。人口老龄化已不是一个传统养老文化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养老服务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层次变化,养老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对养老服务与管理水平提出了迫切需求。为了确保养老服务业健康、规范、迅速且持续地发展,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根本利益,实行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虽然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标准来规范养老服务市场,但目前现有的养老服务标准仍不完善,从标准化内容的制定到贯标措施、贯标效果都不尽人意,与我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相差甚远。从2009年开始,我国先后在北京、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市设立了10余个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但各试点探索的方法及效果各异,推行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是否能在全国推广,具体以哪种模式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结合我国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从西南地区首个获批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的成都市成华区入手,运用需求层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等理论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成华区开展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的流程、标准体系内容、管理机制、保障措施及实施成效等,总结出其试点成功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推行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