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域选择策略的无标度网络中的信息传输与拥塞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7f117f11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传输与拥塞问题是复杂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研究者们为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增强网络的负载能力,建立了各种信息传输机制,但是这些研究多基于网络的全局拓扑结构信息。然而当网络的规模很大时,要掌握网络的全局拓扑结构信息非常困难。 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个基于局域选择策略的信息传输模型。在该模型中,信息包所在源节点基于其邻居节点的拓扑信息,来选择下一目标节点进行信息传输,直至信息包到达目标节点。 本文模拟研究了该模型在BA网络中的信息传输效率。结果表明,随着网络平均度的增大,网络的信息传输效率也逐渐增大,同时传输效率提高的速度逐渐减小。因此,用这种增大网络平均度的方式来提高网络的信息传输效率是有限的。另外还讨论了该模型中信息传输效率最高时的机制调节参数,并研究了不同调节参数下整个网络的负载能力和网络中的负荷分布情况。 本文所得到的结果对于提高各种现实网络的传输效率、解决甚至是避免传输网络的拥塞问题、合理优化网络资源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各种网络传输机制的建立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通过磁控贱射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厚度约为300 nm的氧化锌薄膜,室温下采用80 keVAu离子对该薄膜进行注入,注入剂量为2×1015/cm2。制备态及注入ZnO样品随后在氮气气氛下进行退火1小时,退火温度范围为100到700 oC。借助于X射线衍射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ZnO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和光
黑洞的似正规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成为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由于波被扰动黑洞散射,使得不存在正规模振荡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似正规模,其频率的实数部分表示振
掺杂CeO_2基电解质材料替代传统的YSZ电解质材料是发展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趋势,是目前SOFC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掺杂浓度为10%~20%左右的Gd_2O_3掺杂的CeO_2(GDC)电解质因在400—700℃温度下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使其成为最有希望的替代材料之一。为了满足电解质材料薄膜化、中温化的发展趋势,尚需对GDC电解质材料制备工艺的改善和离子电导率的提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采
本论文着重研究了通过iMQC在不均匀不稳定场下获得高分辨率NMR谱的方法,主要研究成果有: 一、系统研究探讨了基于各类回波的高分辨方法特别是iMQC方法的高分辨性质和机理,揭
磁共振成像(MRI)是核磁共振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硬件系统技术的进步,它在临床和科研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谱仪是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