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铝合金轮毂模锻成形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_te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毂是飞机的主要承力构件,承担飞机在起飞及着陆阶段的冲击载荷和静压力,关系着飞机的飞行安全。该零件服役条件恶劣、结构复杂、质量要求较高,由于航空制造业能力不足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尚不具备该零件的自主生产能力。
  本文以国产某大飞机轮毂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轮毂形状复杂、表面质量要求高、关键尺寸为非加工面、精密成形工艺难度大,以及轮毂材料2014铝合金在多工序成形过程中极易产生粗晶、组织均匀性控制难等关键难题,采用材料等温热压缩实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生产试验等方法开展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①建立了轮毂所用材料2014铝合金本构关系。利用等温热压缩模拟机Gleeble3500对铸态2014铝合金在变形温度375℃-450℃,变形速率为0.01s-1-10s-1情况下进行等温热压缩。根据获得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温度及变形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2014铝合金变形区间整体由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及动态再结晶机制组成,材料在高变形温度低变形速率情况下流变应力较低,低变形温度高应变速率下流变应力较高。基于Arrhenius本构方程及对真应力应变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采用Z参数表示的2014铝合金本构关系,为有限元数值模型建立及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设计了轮毂模锻成形方案和模具结构,优化了成形工艺参数及模具形状尺寸参数。轮毂锻件形状复杂,其成形方案由毛压、预压及终压三道工序及模具组成。通过分析不同成形工艺参数及模具形状尺寸参数对锻件缺陷及宏观质量的影响规律,优化成形工艺参数及模具结构。成形载荷随锻件温度升高、摩擦系数降低及成形速度降低而降低,锻件成形过程温度分布主要受锻件始锻温度影响。
  ③建立了2014铸态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模型。根据2014铝合金真应力应变数据、试样晶粒尺寸统计等求得了材料的临界应变模型、再结晶体积百分比模型及晶粒尺寸模型,建立了2014铸态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模型Johnson-Mehl-Avrami-Kolmogorov(JMAK)并嵌入有限元模拟软件。
  ④轮毂模锻成形全过程微观组织演变模拟及参数优化。基于原始铸坯坯料晶粒尺寸的分布,对不同成形工序微观组织演变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晶粒细化的关键工序在毛压成形工序,该工序可以实现坯料充分变形及晶粒细化。为此,基于轮毂的毛压成形工序,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锻件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优化了成形工艺参数,为最终获得成形结束时晶粒尺寸得到细化且分布均匀创造了条件。
  ⑤轮毂模锻成形过程全流程模拟及初次试验缺陷分析。耦合变形历程、温度等边界条件对整个成形过程进行全流程模拟分析(包括转运、切边等),基于分析结果对锻件进行初次成形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毛压工序,锻件在上端翻边结构处易出现折叠与充不满缺陷;预压工序变形量分配欠佳,为终压工序准备不够充分;造成终压阶段易在锻件中心工字形结构根部产生汇流折叠。利用数值模拟对成形缺陷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实际成形边界条件与理想边界条件的差异及各工序变形量分配不够合理是锻件成形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⑥成形方案与模具结构参数优化,实现国产大飞机轮毂模锻件的首次试验成功。针对初次成形实验出现的缺陷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优化毛压模、预压模、终压模及增加制坯模的方法优化成形工艺方案,并将优化方案及模具结构参数用于再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模锻成形过程无汇流折叠产生,锻件填充饱满,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国产大飞机轮毂模锻件的首次试验成功。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健康是当代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中学生的现在、未来,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又是在校外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身为家长,如何跟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交流与沟通,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摆在每一个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 心理沟通 现状调查 心理沟通 对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1-0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更是强调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考试大纲也强调生物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题占分比例大,是一个难点,学生得分低。其原因在于高考是能力的考查,实验题不会直接考教材实验,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期刊
现代光学中,如何实现在纳米尺度上对光的调控是人们长期研究的问题,这对于能源和信息等领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亚波长的超材料能够实现对入射光相位、偏振、振幅的有效调控。尽管能够借助于先进的纳米加工工艺(如电子束刻蚀,聚焦离子束刻蚀等)实现器件制备,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器件而言,上述制备手段存在时耗较长、费用昂贵等不足,因此很难实现大面积,高通量的生产。
  胶体刻蚀不同于电子束刻蚀或者聚焦离子束刻蚀等传统的光刻技术,它具有成本低,制备快,产量高的特点。此外
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镁及其合金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航天、电子以及生物等多个领域。但是镁合金强度低、塑性及成形性能差,使其应用受到局限。因此,研究镁合金强韧化机理并制备强塑性匹配优异的镁合金,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选用Mg-3Gd(wt.%)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应变热轧及后续退火工艺,分别制备得到形变、非均匀异构、细晶和粗晶结构试样。综合采用拉伸、应变速率敏感性、塑性应变比以及杯突实验,全面衡量Mg-3Gd合金力学性能指标;利用电子通道衬度、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以及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
随着绿色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兴起,开发出一种简单方便高效的能量储存与转换装置变得尤为重要。目前主要的储能器件是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后者拥有比前者更大的工作温度范围、更长的循环使用寿命、更好的环境友好性和更大的功率密度。限制超级电容器产业化的最大短板是较低的能量密度。因此,本项研究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为目的。设计出结构独特的有序介孔碳材料,并与赝电容性能极佳的过渡族金属复合,利用二者不同的储能机理,开发出具有实际价值的超级电容器。
  ①本项工作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有序多孔碳(SBA-C-K-N)
Al-Zn-Mg-Cu系铝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在航空航天以及水陆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微合金化可以有效提高铝合金性能。在铝合金中加入Sc可以细化合金晶粒、抑制合金再结晶和提高合金性能。
  本文在Al-Zn-Mg-Cu-Zr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Sc,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三维原子探针(3DAP)、维氏显微硬度计及电导率测试仪等设备对不同状态的合金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微量Sc在Al-Zn-Mg-Cu-Zr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机理,对合金淬火
镁合金作为密度最低的金属材料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汽车轻量化等行业具备其他金属材料难以替代的优势。但是镁及镁合金自身绝对强度较低,这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孪生是其室温下主要的塑性变形模式之一,且可以细化晶粒提升强度。
  本文选取了Mg-15Gd和EW75稀土镁合金作为研究材料,尝试利用三向多道次压缩加工在其中制备出高密度孪晶,并研究了三向压缩加工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主要发现如下:
  ①三向压缩变形可以累积较大的变形量,引起强烈的加工硬化,产生{101?2}孪晶结构
本文通过EBSD、TEM、XRD、OM和显微硬度等材料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冷拉拔及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通过EBSD、TEM、XRD、OM和显微硬度等材料表征方法,对冷拉拔过程中304奥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拉拔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晶粒沿拉拔方向被拉拔成纤维状,同时表面和心部出现变形不均匀现象。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形变诱导马氏体的含量增加,形变诱导马氏体的分布并不均匀,中心区域含量最高,表面最低。通过EDS
作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绿色环保工程材料,镁合金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多,而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升高。开发和应用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镁合金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稀土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室温强度和高温抗能蠕变性能,但其高的成本使得稀土镁合金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Mg-Zn-Y准晶增强镁合金是一种典型的高强度低稀土镁合金,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以Mg-Zn-Y合金为基础,通过添加Sn元素和优化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调控,采用OM、SEM、TEM等宏观或微观表征技术,
在汽车轻量化的背景下,6XXX系铝合金因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时效处理作为Al-Mg-Si合金最常用的强化方法之一,可以大幅度提升合金的强度,但也会降低其塑性,这使得铝合金在一些对综合性能要求较高的结构件上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时效对铝合金力学性能及应变的影响规律,对改善合金的综合性能进而推动其更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定向凝固所得Al-1Mg-0.3Si柱状组织中截取多组准二维多晶试样,运用显微硬度计、拉伸机、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用准原位二维数字图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