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培养目标和技能型人才的理念,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构建中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体系,是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系统归纳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五个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评价体制、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及其借鉴意义。依据我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体系、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体系和中职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系统阐释了我国中职教育质量评价的现实导向。 在比较中外中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本研究指出,我国中职教育质量评价面临着诸多理论困惑与实践困境。在理论研究方面,对教育质量的认识存在学校硬件观、服务满意观、教育效果观、评价主体观、教学评价观、质量类别观等6种观点。在评价实践方面,存在质量目标尚未明确、评价标准尚未统一、评价体系尚未建全、评价主体仍然单一、过程监控较为乏力等困境。 本研究认为,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中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需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实行“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社会评价与政府评价、基本标准与激励标准、基础认证与阶段评估、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等六个结合,采取“构建评价目标体系、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健全全程监控体系、加强质量评价研究、营造质量评价环境”等六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