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7与固体界面作用的理论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fei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粉(Al, Mg, Ni等)可用作高能量燃料,添加到推进剂中可改善推进剂的性能,这样的材料被称为金属化含能材料。金属化含能材料具有许多优势性能,如突出的后燃烧效应,长时化学能释放性能,爆炸过程中的高温、高热特性,因此被普遍应用于武器弹药、兵器及推进剂中。本文以金属铝(A1)、镁(Mg)、铜(Cu)、铝镁合金(Al12Mg17)、铝铜合金(Al2Cu)、氧化铁(Fe2O3)、氧化铜(CuO)与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为研究体系,运用量子力学方法,研究FOX-7在上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吸附与分解。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密度泛函理论GGA-PBE对Al(110)、Mg(001)、Cu(110)、Al12Mg17(110)、 Al2Cu(10)、Fe2O3(110)和CuO(110)表面进行表面弛豫。表面的几何结构、成键特性和电子结构呈现有别于块体材料的特性;表面层的电荷面密度的多少决定了表面能的大小,表面电荷面密度越高,表面能越低。2).通过吸附能(Eabs和吸附构型优化研究了FOX-7分子在Al、Mg、Cu、Al12Mg17、 Al2Cu、Fe2O3和CuO表面的吸附,吸附导致了FOX-7的分解。分解产生不同的产物,而共同的产物有:C2NH4NO2NO+O, C2N2H4NO2N+2O, C2NH4NONO+2O或C2N2H3NO2NO2H,这些产物吸附在表面上,吸附能最大为-1441.524kJ/mol(FOX-7在Mg表面吸附)。这些表面的金属原子很容易被FOX-7分解所产生的O和N原子氧化,形成强的共价键(如Al-N、Al-O等)。FOX-7分子在Fe203和CuO表面吸附时,Fe-O键和Cu-O键变化较大,Fe2O3和CuO因FOX-7分子在其表面的吸附而变得活泼。3).通过Mulliken电荷分析和态密度(DOS)分析研究FOX-7同表面发生相互作用时电子的转移机制。从表面向FOX-7分解产物转移的最多电子数为3.484e(FOX-7在Al12Mg17表面吸附),在整个吸附反应过程中,表面金属原子的电荷有所增加,而N和O原子的电荷迅速下降。FOX-7分解的构型中N和O原子的DOS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体系之间发生强的化学作用。4).运用搜索过渡态理论来确定FOX-7分子同表面发生相互作用时反应路径的活化能及FOX-7分子的分解原理。.FOX-7在Mg(001)表面吸附时,活化能最小为19.18kcal/mol,而其它吸附构型的活化能垒要大。
其他文献
病理性博彩是博彩领域中的一种不健康博彩行为,该行为是目前博彩研究领域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其在DSM5中被归为“行为性成瘾”一类后,业界对该主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伴颈椎硬膜外血肿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1994年1月-2009年2月,收治4例外力作用后发生颈椎硬膜外血肿的强直性脊柱炎男性患者。年龄56~67岁,平均62.8岁
将测试的土壤样品经王水、氢氟酸、高氯酸溶解,通过对样品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的优化设定,达到仪器测定的最佳状态。利用相同矿物的标准物质建立标样,在消除了基体带来背景
本论文选用河北邢台棉花籽和山西临汾玉米芯作为实验原料利用纤维管式电阻炉进行热解实验,考察了添加剂作用下生物质的热解行为。通过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灰分测定、红外分析
依托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借助强大的算法功能对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个性化新闻推荐"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信息过载问题,减少了信息搜寻的费力程度,在受众中大获好评,但同时
研究了Cu-HZSM-5催化剂上的氯苯气相羟化合成苯酚反应及催化剂的失活情况.发现在773 K和水/氯苯体积比为3的反应条件下,1.6%Cu-HZSM-5催化剂上氯苯转化率高达82.4%,苯酚选择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模型,以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怎样做到见解新颖《考试说明》中“有创新”一项的具体要求有五点,“见解新颖”是其中的第一点。“见解新颖”属立意范畴,即要求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看法和对问题的认识
<正>纪录片《旧世界群像》拍摄于1972年,是捷克斯洛伐克影像大师杜桑·哈那克电影生涯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也是捷克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影片拍摄完成后,
通过比较传统提花织物与数码提花织物在产品特征上的差异,结合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模式的特点,以织物结构的设计创新为前提,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数码提花织物产品创新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