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对高强双相钢热浸镀锌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双相钢作为先进高强钢的典型代表,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应用广泛,例如汽车车身上的安全件、结构件等,而它们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诸如泥沙、油污及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等复杂环境因素极易造成其腐蚀损坏,为此可采用热浸镀锌作为有效的防腐手段。但由此形成的镀层与基板在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加工时易造成开裂、脱落等缺陷。且双相钢中添加了Si作为强化元素,它的存在极易引发浸镀过程中的硅反应性,造成镀层超厚、灰暗及附着力差等问题,从而致使镀锌双相钢的抗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变差。为此,参照碳素结构钢等热浸镀锌时相似问题的解决办法,选择在锌浴中添加合金元素以抑制硅反应性,改善镀层质量。本文以两种硅含量不同的双相钢作为镀锌基板,以Ni作为锌浴中的添加元素,借助金相显微镜、SEM、EDS等手段研究Zn-x Ni(x=0.00%,0.03%,0.06%,0.10%,0.12%)合金镀层的相组成及组织结构,并通过改变浸镀时间研究镀层的生长动力学规律;另外采用浸泡腐蚀、电化学腐蚀及摩擦磨损试验对其耐蚀、耐磨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研究表明,双相钢中硅含量为0.17%时,Ni对热浸镀时的硅反应性有显著抑制效果。随着Ni含量的增长,镀层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其中,在锌浴中添加0.10%的Ni最为适宜,此时镀层厚度最薄且组织结构较为理想—η相光亮性良好,ζ相无超厚现象且呈规则柱状分布,δ相占比增多且致密,Г相中裂纹减少且未出现失稳现象。此外,镀层中间存在Ni的富集区域和Zn-Fe-Ni三元化合物,分析可知这两种现象是Ni产生抑制效果的原因。而相较之下,Ni对高硅双相钢则无明显作用效果。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镀层在5%Na Cl溶液中的浸泡腐蚀形貌、腐蚀速率及电化学极化曲线、阻抗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镀层厚度及组织结构致密度对其耐腐蚀性能影响较大,镀层越厚,结构越致密,其耐蚀性越好。而当镀层达到一定厚度后,Ni的添加表现出对其耐蚀性能明显的优化作用,Ni含量越高,镀层耐蚀性越好。利用X-ray衍射分析对热浸镀纯锌与Zn-Ni镀层的腐蚀产物进行比对,发现两者腐蚀产物相同,主要为ZnO、ZnCO3、FeCO3、Fe O(OH)、Zn Cl2·4Zn(OH)2以及少量Fe3O4、Fe2O3,其中Zn O及Zn Cl2·4Zn(OH)2在镀层表面形成的钝化膜可减缓腐蚀进程。对不同参数条件下镀层的表面硬度与粗糙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Zn-0.10%Ni镀层硬度值最高,Zn-0.12%Ni合金镀层表面最光滑;而随着镍含量的增长,受镀层表面硬度、粗糙度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表面的摩擦系数值是先上升后下降,其中Zn-0.12%Ni的摩擦系数最小。当锌浴中镍含量从0.03%增加到0.12%时,镀层磨损试验后的磨痕宽度、高度以及体积磨损速率的减幅分别达到27.81%、14.04%和41.33%,表明镀层镍含量越高,其耐磨性能越好。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微观尺度下的压入实验已经逐渐成为研究其力学性能的标准试验,并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工程、微电子器件、金属陶瓷测试、半导体研发、生物工程和医学材料等领域。对比传统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微压入实验具有操作简单、制样简单、测试内容丰富、微损伤等显著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测试材料的硬度、模量、应力-应变曲线、断裂韧性以及蠕变松弛等特性。本文针对目前市场上所生产的纳米压痕仪特点以及所应用的纳米压
铁电薄膜因其具有优异力电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高密度电容器、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等微电子器件领域。铁电薄膜的力电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对电畴结构进行可控调控则有望提高铁电薄膜的力电性能,为高性能铁电薄膜材料及其器件的设计、制备,以及性能优化提供重要指导。失配应变、外场,以及氧空位等可以对铁电薄膜微观电畴结构进行调控,其中外场调控是最简单且最易于实现的重要方式。压电响应力显微技术(PFM)通过对探针
基于经典密度泛函理论建立的晶体相场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化现象.求解晶体相场模型的自由能密度泛函的极小值,会获得相应材料的有序结构.由于这是一类高阶非线性变分问题,其解析解难以求得,因此数值求解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Landau-Brazovskii模型为例,研究一般曲面上晶体相场模型的高精度算法.在空间上本文采用高阶等参曲面有限元进行离散,时间上分别采用一阶半隐格式和二阶C
我国煤焦油资源丰富,煤焦油的综合利用非常重要。煤焦油经过延迟焦化得到的焦化汽油中含有约30%的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的存在会对焦化汽油后续加氢提质工序产生不利影响,而这些酚类化合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将焦化汽油中的酚提取出来具有重要意义。从煤焦油中提取酚类化合物的方法较多,工业上主要为化学法,但其需要使用大量的强酸强碱,会对设备内部造成较大腐蚀,并且会有大量含酚废水产生。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结构与元器件的尺寸不断向着精密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新的学科—纳米学科。当材料的尺寸缩小到纳米时,其强度、密度、物化等都与传统材料有着天壤之别。二维材料因其大的比表面积、原子级高度的平面结构、可承受极大的面外应变和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柔性电子器件、微机电系统等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关注。MoS2纳米片作为一种典型的二维半导体材料,有望作为石墨烯在电子
加热不燃烧卷烟是新型烟草制品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产品,通过在300℃左右温度下加热烟草材料,使其中烟碱、香味成分和雾化剂等释放出来。与传统卷烟相比加热不燃烧卷烟只是加热烟草材料而非燃烧,可极大降低烟草高温烧时烟气中有害成分的释放,但另一方面也使其烟气中香味成分以及其它重要烟气成分的释放和烟气迁移规律与传统燃烧型卷烟存在显著差异。加热不燃烧卷烟中水分、丙二醇和甘油含量较高会影响卷烟外观质量,还对卷烟
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高生物毒性和难降解性,广泛存在于多种工业废水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由于受到工业废水中高盐条件的影响,生物法和以自由基为主的高级氧化技术存在明显抑制。本论文以双酚A为目标污染物,通过研制一种新型活化材料命名为Fe-N-C@mSiO2。在高盐条件下,研究了新材料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双酚A的影响因素。借助SEM、XRD、XPS、FT-IR、拉曼光谱、BET等手段对Fe-N-C
过氧亚硝酸根(ONOO-)是一种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强有力的生物氧化剂,是各种疾病的关键病理中间体。开发性能优良的ONOO-探针对了解相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已有较多的ONOO-探针被报道,但普遍存在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反应时间久、荧光背景过高、细胞毒性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大多数探针都是基于单发射模式,不利于准确的定量分析。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荧光染料的合理修饰、设计,构
预应力钢绞线与高强度螺栓分别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重要锚固构件,钢绞线的预应力与高强度螺栓的预紧力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钢绞线预应力过大会造成钢绞线的疲劳或断裂,过小则会造成梁体下挠、垮塌,危及工程安全;高强度螺栓的预紧力过大会导致螺栓强度破坏,过小则会导致连接件松弛,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钢绞线预应力与高强度螺栓预紧力的检测尤为重要。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对于工程锚固结构的有效应力测试具有
海藻酸钠是褐藻中提取甘露醇后的副产物,年产量达2.65万吨。目前对海藻酸钠深加工程度较低,有待高值资源化。研究表明,海藻酸钠水解后的低聚物聚甘露糖醛酸(PM)和聚古洛糖醛酸(PG)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PM和PG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团羧基具有引进抗氧化活性更强的基团-酚酸基的性能,酚酸基团的引入可提高PM和PG的抗氧化活性。因此,本论文以海藻酸钠的水解低聚物PM和PG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引入酚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