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武周时代是古代女性政治发展的中转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政治发展不但沿袭此前女性政治发展轨迹而达到顶峰,而且还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女性参政的“乱政”性质并使之走向规范化道路。因此,研究后武周时代女性政治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当时女性与政治关系的全面认识,从中梳理古代女性政治整体发展的逻辑演变,同时还可以为当今女性参政、政治改革以及女权主义运动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后武周时代女性政治的发展离不开它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唐朝在经过武则天的统治之后,整个社会政治环境非常有利于女性政治发展。后武周时代之前女性政治的影响、多元开放的社会文化、女性意识的高涨以及当时政治制度不稳定等因素都为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正是在这种历史前提下,后武周时代各个阶层的女性无不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参政的后妃不但结党营私以扩张私人势力,而且还可以在权力中枢机构中直接决策,同时她们还普遍具有“称帝情结”;以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为代表的参政公主则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公主势力”,以至于左右当时的政局;宫廷中的宫人在后妃、公主干政的影响下参政尤为活跃,在频繁的宫廷政变中,她们往往成为被拉拢的对象。此外,其它社会阶层的女性,如和亲公主、宗教女性、官宦女性也是积极参政,并和上层女性一起掀起女性参政的高潮。由于后武周时代前期女性干政曾给唐王朝统治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玄宗皇帝即位以后立即重整女性与政治的关系。他不但清除武则天的帝王政治象征以消除武周政权的历史痕迹和女祸影响,而且还重新调整后妃、公主及宗教女性与政治的关系,使其不能再祸乱朝政。与此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尊崇道教来夺取武韦时期佛教占领的宗教领导权,以增强李唐王朝的合法性。玄宗于开元十三年封禅泰山,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次祭祀天地的大典来彻底清除女祸的痕迹及影响,同时向天下表明他的中兴之政。由于后武周时代的历史阶段特殊性,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政治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就唐代女性参政而言,后武周时代无疑是一个转折时期;而在女性政治理论史中,后武周时代的女性称帝理论和武韦之祸理论更是占据着核心地位。鉴于后武周时代前期女性参政的负面教训以及后期唐玄宗的女性政治政策,后武周时代女性政治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但玄宗以后唐代诸帝,就是连宋代统治者也都以后武周时代的“武韦之祸”、“太平、安乐之祸”作为历史借鉴来严防女性乱政。有鉴于此,此后的女性政治发展基本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