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毫米波收发机优化设计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对带宽和速率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然而由于中低频段无线电已经趋于饱和,必须开发新的频谱资源以实现高速、高带宽的可靠通信。因此,鉴于毫米波频段仍有许多未开发的可用频谱资源,毫米波通信被列为5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获得毫米波系统的全部增益,需要对毫米波大规模天线系统进行波束成形设计。然而由于传统的全数字波束成形架构需要配备大量的射频链路而导致其极高的硬件成本和能耗,更多的研究转向了成本和能耗更低的混合模拟数字(analog-digital,A/D)波束成形架构。为此,本文着重于对混合A/D波束成形设计算法的研究。此外,未来毫米波系统还可能遇到一些别的问题,比如,信道估计和计算高维波束成形矩阵的开销过大、毫米波路损严重以及由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造成的严重的用户间干扰等。针对信道估计和计算高维预编码矩阵的开销过大的问题,本文利用双时间尺度算法来减少对高维度信道矩阵的依赖和高维模拟波束成形矩阵的计算次数。具体的,在这类双时间尺度算法中,高维度的模拟波束成形矩阵(长时间尺度变量)基于信道统计特性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更新,而低维的数字处理矩阵(短时间尺度变量)则是在每一个时隙内基于低维等效信道矩阵来优化更新。为了实现这种双时间尺度算法,本文利用随机优化技术来更新长时间尺度变量并用传统的确定性优化算法来更新短时间尺度变量。针对毫米波路损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增加中继来获得足够的有效覆盖范围。针对用户间干扰严重的问题,本文使用非线性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THP)技术来减少用户间干扰。具体地,本文考虑以下两个场景。第一,本文利用中继来增大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有效覆盖范围和吞吐量,因此本文考虑一个全双工毫米波MIMO多中继系统。本文利用割集界(cut-set bound)将问题建模为两个不同时间尺度的优化问题。对长时间尺度问题,本文基于随机优化技术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模拟波束成形算法来最大化用户的可达遍历加权和速率下界;而对短时间尺度问题,本文基于对偶惩罚分解(penalty dual decomposition,PDD)理论提出了一个数字波束成形算法来最大化用户的瞬时加权和速率下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在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存在时延的情况下超过传统算法,并且它需要的CSI信令开销更低。第二,本文考虑在用户密集区域的通信可靠性问题。在这个场景中,用户间干扰较为严重,本文利用THP在发射端发射信号之前先减去一部分干扰信号以减弱用户间干扰从而增强通信系统可靠性,因此本文考虑THP辅助的多用户MIMO毫米波系统中的非线性收发机联合设计问题。本文将该收发机设计问题建模为在存在信道不确定性、发射功率约束和模拟波束成形矩阵中每个元素的恒模约束的条件下的系统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最小化问题。为求解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单时间尺度联合设计算法和一个双时间尺度联合设计算法。其中,双时间尺度算法可以被视为是单时间尺度算法的一个扩展,因为它们的数字处理矩阵的更新步骤都是一样的。另外,本文基于一个MSE的下界以低复杂度的方式决定THP结构的干扰消除顺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性能超过了其对应的线性算法。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嵌入式微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化应用场景对芯片性能的需求逐渐提高,相比单核处理器芯片,嵌入式多核So C能够带来几乎成倍的性能提升。同时,芯片也持续向小型化、轻量化和低功耗等特性发展,使得单个器件的敏感性增加,出错概率提高,给芯片的可靠性带来严峻的挑战。嵌入式多核So C如何在不同的计算或控制应用中充分发挥硬件资源优势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嵌入式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迭代,未来的通信网络将会是感知、通信与计算协同融合的网络。在下一代通信技术中,通信网络将赋能万物互联,实现可感知、可辨识、可计算、可控制、可管理,满足各行各业的应用需求。本文聚焦于感知与通信融合进行研究,结合现有的一些技术,探索毫米波成像和多用户通信相关的技术,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智能反射面的辅助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块划分和块稀疏信号恢复的新型毫米波计算成像方案。首先
在部分并行或者全并行LDPC译码器架构中,随着稀疏校验矩阵维度的增加,计算和存储第二最小值已经成为制约译码器吞吐率和面积的关键因素。针对上述研究背景和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权重MS算法(awMS)。该算法不需要计算第二最小值,而是通过第一最小值计算得到。本文通过引入一个与校验节点输入有关的线性方程和一个随迭代次数变化的自适应系数来计算第二最小值,提高纠错性能,加快收敛速
人口老龄化为世界各国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推动了环境辅助生活概念的产生与智慧养老事业的发展。建立基于环境和生物智能感知的室内日常生活监测系统可以将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及时反馈给远程家属,从而实现辅助照护。为避免摄像头和可穿戴设备等传统感知方式造成的隐私暴露和身体侵入感,超宽带雷达不失为一种选择。本研究借助超宽带雷达实现室内人体目标检测与跟踪、动作识别、运动参数提取以及初步的日常活动能力评估,主要工作如下:
嵌入式Flash由于成本、存储密度等优势日益成为微控制器中重要的程序、数据存储器。然而嵌入式Flash相对较慢的读取速度,制约着微控制器的整体性能,因而提升Flash中指令和数据的读取性能十分重要。当前研究主要采用缓存和预取技术对Flash进行读取加速,但是仍存在两个问题:1)缓存的行大小是固定的,不利于适配各种应用程序;2)当前预取技术主要是顺序预取,准确率相对较低。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缓存和预取
分组密码算法是密码学当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智能卡,U盾等商用设备中,以保证攻击者无法窃取到其中的私密信息。随着分组密码设计方案的不断完善,目前广泛使用的诸如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PRESENT等常见密码算法都有着极高的理论安全性能,传统的密码学分析方法很难对这些算法产生实质性的威胁。然而,理论上的安全并不代表着实际上的安全。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在室外场景中为人们提供便利,已经完美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但是在室内场景的消费者领域,如地下停车场寻车、消防员对被困人员的快速定位、大型交通枢纽寻人等场景,受限于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迟迟无法开展。为了解决室内定位的困境,需要一种可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本文从定位精度、有效范围以及成本等方面进行研究
云计算、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带宽的快速增长,促使高速线缆和高速连接器必须降低其信号衰减,进一步发展以满足更快的传输速率,更宽的带宽和更高用频的需求。对高速互连相关技术的发展必须借助仿真工具进行。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总结如下:(1)介绍了经典多传输线模型、以及针对差分系统的混合模S参数,根据混合模式特点分析高速线缆建模要点,对实际线缆进行简化。(2)针对线缆测量的实际环境,界定线缆外的复杂结构对共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传输速率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6G通信作为未来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在传输速率、网络延迟等方面将有更高目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毫米波传输是6G通信非常有潜力的方式,而多天线的大规模MIMO系统作为毫米波传输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传输频率高、天线阵元数量多等特点,对信号的功率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功率效率物理层设计的重
在当今的高速有线通信中,以SerDes为基础的串行传输方式成为研究的热门。SerDes是串行器(Serializer)和解串器(Deserializer)的缩略词,意在将多路并行的低速数据合并成一路串行高速数据发送,再在接收端接收后将数据恢复成多路并行的低速数据。正如无线通信系统那样需要产生本振时钟来完成信号的调制、解调,在SerDes有线链路中,同样需要有时钟模块产生“本振信号”来配合系统接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