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04-9179发酵液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及其上调CLA—1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dir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中风以及外周血管病的主要病因。目前,人们对AS的产生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已证实与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资料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负相关。清道夫受体SR-B(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是目前已阐明一级结构的脂蛋白受体中唯一确定能真正特异性介导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作用的受体。SR-BI在机体脂类代谢调控中起作用,尤其重要的是它可通过促进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来动员机体外周组织富余的胆固醇经由HDL携带、转运至肝脏或甾体激素合成组织,并最终被利用或排出体外。因此,SR-BI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标。近年来以SR-BI作为靶点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筛选模型开始建立,通过筛选SR-BI基因表达上调剂有可能获得抗AS的先导化合物。本课题组利用自建的CLA-1基因表达上调剂筛选模型,对本所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库(发酵液或粗提物)进行了大规模高通量筛选,获得了多个阳性菌株。 本工作对阳性菌株04-9179大量发酵后,对其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从中分离出一个活性化合物9179A和两个活性组分9179B、9179C。对阳性化合物9179A进行了结构确证,经文献检索,确证9179A为一已知化合物,化学名7-(4-(二甲氨基)苯基)-N-羟基-4,6-二甲基-7-氧-2,4-庚二烯酰胺。随后利用人肝癌细胞HepG2对9179A上调CLA-1的作用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验证,确定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能有效上调CLA-1的转录和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也表明,人肝癌细胞HepG2经9179A作用后,增加了细胞对荧光配基DiI-HDL的结合和摄取。随后又利用PPAR激动剂筛选模型对9179A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实验结果为阳性,初步表明PPAR可能参与了9179A调控CLA-1表达的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GFP-亨廷顿蛋白表达质粒,观察所构建质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研究外源性亨廷顿蛋白对细胞溶酶体酶的影响。方法:构建GFP-亨廷顿蛋白表达质粒: pcDNA3-GFP/Htt96
大青叶为常用中药,其性苦、味寒,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烦渴、神昏、吐血、黄疸等温热证。《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所致的大量残疾人群给各国造成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据统计在北美每年有65000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治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对脑缺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脑缺血区包括不可逆转的以细胞坏死为主的缺血中心区和神经功能可逆的以细胞调亡为主的周边区域(半暗区),其分子机制复杂,涉及兴奋毒性、氧化损伤、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