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汉疗肝硬化大鼠的实验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肝硬化的动物模型,并制备人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研究脐血MSCs移植对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移植的脐血MSCs能否在肝硬化大鼠的肝内定植、分化,表达人肝细胞标志物基因。   方法:   1.复合因素法(40%CCL4油剂皮下注射+20%酒精饮用水+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的肝硬化模型,HE及Masson染色检测建模是否成功。   2.无菌条件下采集新生儿脐带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通过培养、纯化、传代扩增得到脐血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抗原(CD29、CD105、CD34、CD45),5-溴-2-脱氧尿嘧啶(5-bromo-2-deoxyuridine Brdu)在体外对细胞进行标记,免疫荧光法检测标记是否成功。   3.将建模成功的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门静脉移植实验组(n=20):经门静脉移植脐血MSCs1ml;B组,门静脉移植对照组(n=20):经门静脉注射等体积的PBS。正常大鼠也随机分为2组:C组,门静脉移植正常组(n=10):经门静脉移植脐血MSCs1ml;D组,正常对照组(n=10):普食普水喂养。移植四周后处死各组大鼠,下腔静脉采血进行肝功能及免疫相关指标检测;HE及Masson染色了解各组大鼠脐血MSCs移植后的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荧光法检测经Brdu标记的脐血MSCs的定植情况;RT-PCR技术检测肝硬化大鼠的肝组织是否有人源性肝细胞标志物基因的表达。   结果:   1.复合因素法建模8周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HE染色示:大鼠的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所取代,假小叶内肝细胞有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可见炎性细胞浸润。Masson染色:模型组大鼠可见清晰典型假小叶结构,胶原纤维呈蓝色。   2.成功分离培养出入脐血MSCs,可见P3代细胞形态呈相对均一的长梭行,平行排列或旋涡状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其细胞表型CD29、CD105表达率高,分别为93.37%、89.08%。免疫荧光检测示,Brdu在体外可成功标记脐血MSCs。   3.脐血MSCs经门静脉移植4周后,A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好转,体重较移植前及B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肝功能与B组相比,ALT、AST、TBIL、ALB均有明显改善(P<0.05)。病理结果示:A组与B组相比,肝细胞坏死、脂肪变以及肝纤维化等病变程度均有改善,经半定量分级评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   4.脐血MSCs移植四周后,取A组大鼠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经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细胞核呈棕黄色在肝内定植;免疫荧光检测见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细胞核发红色荧光在肝内定植;RT-PCR检测发现A组大鼠肝组织有人源性CK18 mRNA、ALB mRNA的表达。   5.脐血MSCs移植4周后,C组与D组相比,大鼠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ALT、AST、TBIL、ALB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相关指标IgA、IgG、IgM、C3、C4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大鼠肝组织、脾脏组织、肺组织、肾组织均有少量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定植,但各器官病理检测未发现瘤样生长,无病理改变。   结论:   1.人脐血MSCs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的组织学结构。   2.经门静脉移植的人脐血MSCs可在肝硬化大鼠肝内归巢定植并向肝样细胞分化。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教育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培养专业技能和政治素质高的学生党员干部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措施,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质量 创新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意识到风险的无处不在,而防范和化解风险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作为执政党,防控国家治理风险的前提是对政党进行有效的治理,而
目的:早发性帕金森病(Early-onset Parkinson’s disease, EOPD)与晚发性帕金森病(Late-onset Parkinson’s disease, LOPD)在临床表现上有诸多差异,主要为EOPD进展相对缓慢,
目的研究外源性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Mitofusin2,Mfn2)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凋亡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mfn2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
目的:探讨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1,SATB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的血脂指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