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境民族地区,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不论是在环境、人文、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着自己的局限。幼儿教育不仅作为基础教育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也成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起点,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日渐提高。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异显著。边境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受到地域、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幼儿教育发展缓慢、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幼儿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边境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河口县幼儿教育在经历了起步晚、发展慢的阶段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的一类口岸县域,其地域的特殊性也使得幼儿教育带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本研究以河口瑶族自治县为个案,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研究采用访谈、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力图客观、全面地对河口县幼儿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并通过对河口县两级(城、乡)、两类(公办、民办)幼儿园的深入调查,以揭示当前河口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河口县两级、两类幼儿教育差异显著;教育质量整体不高;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幼儿教育活动缺乏地方、民族特色。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自身、社会、政府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其问题存在的根源,主要有幼儿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河口县幼儿教育所存在问题,本研究立足于边境民族自治县的特殊情况及自身的特色,提出了理念回归,创设良好教育生态;优势利用,改善办园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幼儿教育;改革创新,构建新型师资培训方式;厘清职责,发挥政府的职责与义务等有利于边境民族地区河口瑶族自治县幼儿教育发展的可操作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