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chu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在赋予“网络”一词新的概念和内涵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人类生存方式随之发生相应转变。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构造性、交互性、公共性、开放性等特性,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生存方式得到了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拓展。网络世界的形成使人类步入了网络社会,人类的生存空间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现实的物质空间,而且是通过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得到无限拓展。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实现了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的转变;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转变了人类消费方式和政治参与方式,使网络消费、网络民主成为可能;网络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网络世界里的主体身份符号化使人类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了人类主体在场与不在场的相分离;网络转变人类的思维方式,使人类的思维方式更加符号化,拓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使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可能。同时,网络世界这一新生事物决定了网络社会面临问题的必然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网络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资本异化现象的发生;带来了互联网技术发展强势的国家或集团的信息控制问题;使网络世界里的人类伦理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担心人类思维是否会因此退化。  
其他文献
道德法律化是道德原则以及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原则、法律规范的过程。它是道德与法律之间关联性的一种表现形态。道德法律化命题的成立有着现实与理论的双重根基。道德与法律
互联网又称为因特网,是全球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互联网自产生以来,就以其鲜明而强烈的数字性、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化
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阶级、集团的意志和愿望,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维护整个国家意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具有深厚的优良传统,在部队战斗力生成和不断发展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际环境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军队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