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信用债的信用风险研究 ——基于KMV模型测度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做为重要直接融资渠道的债券市场稳步扩张、蓬勃发展,在满足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为债券市场中最具活力的信用债,自2005年发行首支纯自身信用担保的短融债开始,发展至今已逾十五年,其规模也自2004年末的约2000亿迅速扩张至2019年末的32.89万亿。在信用债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信用中枢逐步下移,违约事件逐年增多,信用风险开始集中爆发。因此,随着我国信用债违约常态化,研究相关信用风险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和债券违约常态化相对应的是我国较为薄弱的信用评级体系,由于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较晚,相对应的评级体系不健全且评级机构独立性差,评级结果也存在准确性和时效性方面的缺陷。因此亟需寻找更具实践意义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对我国信用债风险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防控和化解信用债市场风险的建议。因此本文使用修正的KMV模型度量债券信用风险,以上市公司信用债做为研究对象,对信用风险的研究更为全面系统且具有一定新意。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我国信用债现状和KMV模型的理论基础-期权定价理论。随后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我国信用债市场2014年到2018年上市公司发行且存续的信用债754支作为实证样本,使用GARCH模型计算关键参数股权价值波动率,利用修正参数后的KMV模型度量样本近三年的违约距离和预期违约率,并借助非参数检验验证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最后从年度和行业视角分析信用风险情况,提出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建议。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KMV模型能够较好的度量我国信用债市场的信用风险;(2)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行业信用风险较低,信息技术和材料行业则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最后基于信用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提出建立违约数据库、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和发展信用衍生品等防控化解建议,有助于监管机构更为高效管控信用风险,发挥债券市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其他文献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起步较晚,且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如其核心素养中的“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都嵌含着合作、交流、分享的内在需求。因此,满足该学科师生教与学需求的资源共享平台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调研发现,该类平台相对较少,仅有的几个平台学科特色体现也不明显,用户体验亟需改进。基于此,研究、设计并构建一个具有通用技术学科属性的富资源型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研究聚焦上述真实需
商业银行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一直是我国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重要连接者,其同时担负着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以及金融服务的职能,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其最重要的经营原则也是利润最大化,所以盈利能力也成为衡量一家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我国从2015年10月放开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以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基本上已经完成,但是由于体制的不成熟,导致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企业管理体系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更新,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公司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但截至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真正建立完整、全面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这既与我国企业的行业众多、标准难统一相关,也与未选择到适合企业自身的绩效评价体系相关。电影产业与其他工业产业相比,是通过生产内容,创造供给来培育和刺激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服务之一。即便是在分级诊疗体系下仍出现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等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目前,我国关于分级诊疗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分级诊疗中的医患匹配问题研究却仍然欠缺,特别是医生和患者匹配效率问题仍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研究了首诊过程中考虑医生胜任力和患者病情的医患双边匹配问题。首先研究了首诊过程中的医生
2008年,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打击,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此次次贷危机是由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资产价格持续上升、贷款规模迅速扩张、进而引起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不断集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崩溃,如股市或债市暴跌。所以美国学者纷纷针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展开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革新,数字产业逐渐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打造新一代智能高效的数字技术产业体系。浙江历来重视数字产业发展,将实施“百千万”发展计划,着力建设数百个创新型网络平台,开发千亿级产业项目,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力争把数字产业打造成可以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万亿级产业。为对数字产业进行统计分析,许多学者和机构尝试各种方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加快培育和激发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的高投入、长周期及不确定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有赖于金融体系提供资金支持。数字金融作为新型金融服务方式,能否发挥特征优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其作用机制又是什么?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核心。首先,本文从企业创新、数字金融发展、传统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以及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四个角度进行文献综述。其次,以熊彼特多部门内生增长模型(194
目前来看,我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倡导风险导向理念,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与企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促进企业目标实现。还有部分企业,由于业务对象选择不当、人员胜任能力不足,审计效果缺乏保障、审计效率难以提高。这些都与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发挥增值效益的要求仍相去甚远,使得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优化任务迫在眉睫。与以往将内部审计演进方
近些年我国经济总量在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过度追求数量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粗放、环境污染严重和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等。事实上,经济增长表现在两个方面,既有数量的增长,也有质量的要求。城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对改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首先,梳理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基础,阐述
当前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逐渐降低,而我国汇率、利率改革尚未全面完成,宏观经济调控难度日渐提升,这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金融发展理论和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是为了让宏观经济调控更好的适应金融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调控的“比较优势”与动态变化对厘清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转型进程与稳步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功效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2000年至2019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