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点为反复发作性,多为中重度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在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达9.3%。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合成酶,是花生四烯酸在各种刺激作用下转变为前列腺素的关键酶。COX-2在炎症因子诱导下表达,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参与炎性疼痛。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偏头痛组COX-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无显著差异。所以说,COX-2在偏头痛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COX-2基因位于染色体1q25.2-q25.3上,由位于第10个外显子长度约8.3 KB的片段构成。COX-2基因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被广泛研究,其中包括启动子区的-765 G>C(rs20417),编码区的-1759 G>A(Gly587Arg,rs3218625)以及 3’UTR区的-8473 C>T(rs5275)。这3个SNPs与COX-2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相关。有研究报道COX-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种COX-2参与发病机制的疾病相关,包括支气管哮喘、冠状动脉疾病、脑梗死,卒中亚型等等。但是目前涉及-765 G>C/-1759 G>A/-8473 C>T突变和偏头痛发病风险,特别是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研究,却鲜有报道。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COX-2-765 G>C/-1759 G>A/-8473 C>T基因多态性和偏头痛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课题设计了一项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共包含110例偏头痛患者,以及108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非偏头痛对照,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PCR)测序分型技术的方法来鉴别COX-2-765 G>C、-1759 G>A和-8473 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对照组人群中三种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值分别为 0.884,0.215,0.689)。COX-2-1759G>A 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38和0.040)。相比于携带A/G基因型的个体,携带基因型G/G的个体显著地增加了偏头痛的发病风险(OR =8.720,95%CI= 1.072-70.960,P = 0.038);对照组携带COX-2 1759A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病例组,所以与1759G等位基因相比,COX-2 1759A等位基因降低了偏头痛的发病风险(OR=0.119,95%CI=0.015-0.957,P=0.040)。然而我们没有发现-765G>C 和-8473T>C 多态性与偏头痛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COX-2 1759A等位基因可能是偏头痛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