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大学院校合并绩效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同时加入WTO后,两岸的知识产业同时面临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新环境。两岸的高等教育资源均不若欧美国际丰富,因此都朝向资源整合及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向,鼓励大学院校合并,以提高竞争力。 中国大陆于1998年开始整合各大学的资源,至2000年底,已将612所高校合并组成250所大学,成绩卓著。反观台湾于1999年开始鼓励大学整合,至2005年底完成合并的只有两所大学,且出现合并不适应的现象。相反的,更出现一股反合并的思考潮流,各大学院校开始对合并的绩效提出质疑。 本研究采Scheerrens(1990)的「投入—过程—产出」模型为基础,以网大(www.netbig.com)2001年至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之调查数据为分析数据对象,采用三阶段法分析各校间的相对经营效率,并探讨其产出结果在学校行政管理上之涵义。第一阶段,以线性结构关系(LISREL)模式,构建各项投入资源与各项产出成果间的因果关系模式,进而了解二者各变量间的互动关系;第二阶段,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衡量各大学的比较经营效率,提出各校经营改善方针;第三阶段,利用Tobit回归法探讨各大学合并行为、合并行为学校数目与各项相对经营效率的因果关系。  本研究三阶段法分析上均证明有合并行为的大学各项表现均优于无合并行为的大学。另本研究于教育策略运用方面,提出经营效率矩阵图法、效率—学术声誉矩阵图法两项创新手法,供教育决策者于教育策略之分析与运用。
其他文献
随着Web2.0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出现的普及,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各类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网站的流行,使得互联网上产生了大量由用户产生的内
近年来,国有企业问题,特别是存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存续企业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并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职能,它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
自从90年代初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ERP(企业资源计划)概念以来,ERP在全球已经得到迅猛的发展。ERP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合理优化,协调企业各部门,从而充分发挥企业能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ERP系统及其现有的ERP软件已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管理上的创新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原有ERP系统结构的基础上,纳入新的管理思想和借助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