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同时加入WTO后,两岸的知识产业同时面临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新环境。两岸的高等教育资源均不若欧美国际丰富,因此都朝向资源整合及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向,鼓励大学院校合并,以提高竞争力。 中国大陆于1998年开始整合各大学的资源,至2000年底,已将612所高校合并组成250所大学,成绩卓著。反观台湾于1999年开始鼓励大学整合,至2005年底完成合并的只有两所大学,且出现合并不适应的现象。相反的,更出现一股反合并的思考潮流,各大学院校开始对合并的绩效提出质疑。 本研究采Scheerrens(1990)的「投入—过程—产出」模型为基础,以网大(www.netbig.com)2001年至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之调查数据为分析数据对象,采用三阶段法分析各校间的相对经营效率,并探讨其产出结果在学校行政管理上之涵义。第一阶段,以线性结构关系(LISREL)模式,构建各项投入资源与各项产出成果间的因果关系模式,进而了解二者各变量间的互动关系;第二阶段,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衡量各大学的比较经营效率,提出各校经营改善方针;第三阶段,利用Tobit回归法探讨各大学合并行为、合并行为学校数目与各项相对经营效率的因果关系。 本研究三阶段法分析上均证明有合并行为的大学各项表现均优于无合并行为的大学。另本研究于教育策略运用方面,提出经营效率矩阵图法、效率—学术声誉矩阵图法两项创新手法,供教育决策者于教育策略之分析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