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期喷淋—风扇系统对牛舍热环境和各阶段泌乳牛产奶性能、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斯坦奶牛耐寒不耐热,热应激严重影响泌乳牛生理状态,导致产奶量下降,乳品质降低,发病率上升,对养殖业与乳品加工行业造成巨大打击,目前养殖业大量采用喷淋-风扇相结合的方式在热应激期进行降温防暑。虽然目前关于热应激对奶牛具体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多没有明确降温方式,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针对性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为探究喷淋-风扇降温方式下,热应激期牛舍环境参数变化,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生理、生产、生化指标等在此降温条件下与非热应激期奶牛的差异,为奶牛场夏季防暑降温策略的改进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提高养殖效益与奶牛福利,开展以下试验:试验一本试验按泌乳天数将泌乳牛分为新产牛(0~21 d)、泌乳前期奶牛(22~120d)、泌乳中期奶牛(121~200 d)、泌乳后期奶牛(201~305 d)四个泌乳阶段,在四个泌乳阶段中各随机选择体况、年龄、泌乳天数相近的健康经产(2~4胎次)荷斯坦奶牛10头,共计40头作为试验对象。在热应激期(7~8月)和非热应激期(11~12月)各进行为期20天的牛舍环境参数的监测,其中热应激期采用喷淋-风扇降温系统进行牛舍降温。除奶产量外,试验奶牛生理指标不做跟踪记录(每次采集数据时重新随机选择泌乳牛),饲养与管理方式采用养殖场日常方案,不做人工干预。(1)在喷淋-风扇降温系统作用下,热应激期牛舍内日均温度与舍外日均温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舍内湿度、风速极显著增大(P<0.01),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显著增大(P<0.05)。降温系统在下午高温时间段(12:00 am~18:00pm)对牛舍温度增长具有良好控制作用,极显著降低(P<0.01)牛舍最高温度,上午(08:00 am~12:00 am)与夜间(20:00 pm~00:00 pm)因喷淋导致湿度增大,降温表现较差。因此考虑降低上午与夜间喷淋时间或喷淋强度,打开全部风扇进行通风降温。在不考虑风速的条件下,THI对准确评价奶牛热应激状态具有一定偏差。(2)热应激期与非热应激期相比,各泌乳阶段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极显著上升(P<0.01),直肠温度分别上升0.9℃、0.7℃、0.6℃、0.5℃,呼吸频率分别上升32.9次/分钟、29.1次/分钟、29.3次/分钟、28.8次/分钟,新产牛、泌乳前期奶牛较泌乳中、后期奶牛受热应激影响更大。热应激期新产牛、泌乳前、中期奶牛日均单产较非热应激期极显著降低(P<0.01),降幅分别为9.17%、18.97%和13.23%,泌乳后期奶牛日均单产无显著变化(P>0.05),热应激导致新产牛泌乳启动时奶产量下降,各阶段泌乳牛泌乳峰值降低。全群泌乳牛牛奶中乳脂率、脂蛋比极显著降低(P<0.01),乳蛋白显著降低(P<0.05),体细胞数略有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群泌乳牛热应激期肢蹄病、酮病、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非热应激期分别上升5.77%、0.78%、2.60%、5.77%。试验二在热应激期试验期间随机选择高温高湿天气某一天,本试验中为试验期第9 d,非热应激期在相同时间节点,采集试验一中跟踪记录产奶量的40头奶牛血液。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热应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皮质醇(Cortisol,Cor)、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T)、8-异前列腺素(8-iso prostaglandin,8-iso-PG)、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其结果如下:(1)热应激期各泌乳阶段奶牛较非热应激期血清HSP70、Cor浓度极显著上升(P<0.01),新产牛、泌乳前期奶牛血清8-iso-PG极显著降低(P<0.05),泌乳中、后期奶牛无显著性变化(P>0.05)。热应激期各泌乳阶段奶牛血清HSP70、Cor、8-iso-PG浓度变化较非热应激期以新产牛、泌乳前、中期奶牛最大,泌乳后期奶牛较小,表明热应激引起各泌乳阶段奶牛不同程度应激反应,以新产牛、泌乳前、中期奶牛应激反应最大。(2)热应激期各泌乳阶段奶牛较非热应激期血清SOD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新产牛上升幅度最大。新产牛、泌乳前期奶牛T-AOC极显著降低(P<0.01),泌乳中期奶牛T-AOC显著降低(P<0.05),泌乳后期奶牛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产牛MDA显著上升(P<0.05),泌乳前、中期奶牛MDA极显著上升(P<0.01),泌乳后期奶牛MDA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热应激期各泌乳阶段奶牛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总抗氧化能力下降,其中新产牛、泌乳前期奶牛受热应激影响,抗氧化系统失衡最严重,泌乳后期奶牛受影响较小。(3)热应激期各泌乳阶段奶牛较非热应激期血清GDH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以新产牛、泌乳前期奶牛上升幅度最大。新产牛、泌乳前期奶牛NEFA浓度极显著提高(P<0.01),泌乳中期奶牛NEFA浓度显著提高(P<0.05),泌乳后期奶牛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新产牛、泌乳前、中期奶牛HPT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泌乳后期奶牛无显著性变化(P>0.05)。表明热应激期各泌乳阶段奶牛机体健康状况均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其中新产牛、泌乳前期奶牛机体健康状况较其他各阶段奶牛更低。结论:(1)喷淋-风扇降温系统在高温时间(12:00 am~18:00 pm)段降温效果良好,上午(08:00 am~12:00 am)和夜间(20:00 pm~00:00 pm)因喷淋导致湿度过大,降温效果不佳,因此减少上午与夜间的喷淋时间或喷淋强度,降低舍内湿度,同时提高风扇通风强度,预计可改善高湿度时间内降温效果。(2)与泌乳中、后期奶牛相比,热应激对新产牛、泌乳前期奶牛生理参数、产奶量影响更为严重,同时其应激程度最大,抗氧化能力降低最为明显,机体健康状态损伤也最为严重。泌乳牛群受热应激影响,乳脂率、乳蛋白、脂蛋比严重下降,肢蹄病、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沙门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引起人畜共患沙门菌病,主要通过动物源食品感染人类。近年来,沙门菌耐药性愈发严重,整体耐药种类呈不断增加趋势,尤其是耐三代头孢菌株,提高了临床治疗失败等风险,对低免疫人群有极大潜在危害。本研究调查了肉鸭屠宰链中耐三代头孢沙门菌(Third-generation-cephalosporin resistant Salmonella,3GC-RS)的存在情况,并对该表型的菌株进行
为了缓解普通塑料和紫外线对生活及环境造成的影响,开发林副产品,提高木材加工剩余物利用率,本论文以桢楠木材加工剩余物和聚乳酸为原料,制备出三种均质平整、混合良好的生物质基抗紫外透明膜,分别表征其抗紫外性能、紫外光照射稳定性、官能团结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情况,从桢楠抽提物化学成分入手,探讨薄膜抗紫外机理,为抗紫外材料领域提供一种新选择和理论依据。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在11种桢楠木材抽
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是我国特有地下啮齿动物,终生营低氧、高二氧化碳的洞道生活,在形态、生理及分子方面进化出一系列适应机制,成为研究低氧耐受的理想模式生物。其中,抗氧化酶系统及其调节机制是低氧耐受的重要策略。研究表明,氧是需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环境因子,若机体缺乏充足氧供应,会引起氧化应激而产生多余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使脂质、核
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是一种短链脂肪酸,作为镇静药物被广泛用于稳定情绪和治疗癫痫。服用VPA的孕妇,其子代罹患孤独症的比例升高。研究表明,VPA影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增殖分化、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及形态变化。VPA可能通过上述机制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从而导致孤独症样行为。叶酸(folicacid,FA),又称维生素B9,作为体内重要的一碳单
黄壤是四川旱坡耕地第二大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东部及其四周的中低山区,区内降雨丰沛。黄壤土壤结构较差,同时,坡耕地不合理的耕作措施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黄壤坡耕地的主栽作物之一是玉米,夏玉米的生长季节(玉米季)具有与降雨侵蚀期相重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黄壤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定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开展不同耕作措施下玉米季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研究,揭
朱鹮 为东亚特有鸟类,被列为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濒危(EN)物种和国家 I 级重点保护动物。自1981年发现至今,关于朱鹮宏观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其分子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在传统分类学上,朱鹮早期被归为鹳形目(Ciconiiformes),在最新的鸟类分类名录被归于鹈形目(Pelecaniformes),其分类
农业生态系统中,磷肥和畜禽粪便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磷过剩,引发潜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磷富集植物对磷(P)的吸收积累能力较强,可有效提取环境中过量的磷,施氮可增强磷富集植物磷吸收积累能力,提高植物磷修复效率,然而针对施氮促进磷富集植物磷吸收积累的相关机理研究还较缺乏。本文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前期筛选获得的磷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适宜施氮条件下的磷富集能力和根际土壤特性,以期
给定一个分形奇异测度,判断其是否是谱测度是当前分形几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我们将安丽想,付小叶,赖俊杰[43]中的结果推广到了任意n维,并引入了其中等正则,允许族等的概念,从而巧妙地将测度的谱性问题转化成为验证是否存在一个子列是等正则或允许族,随后将此应用到Moran-Sierpinski型测度的谱性研究中.全文共分为四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预备知识以
捕食线虫真菌寡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通常情况下营腐生生活,当感知到四周有线虫时会产生捕食器官—三维菌网来诱捕线虫。捕食器官作为捕食线虫真菌从腐生到寄生转化的标志,对其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至关重要。本课题组前期通过RNA-seq技术对寡孢节孢野生型菌株捕食器官形成关键时间点进行测序和分析,成功筛选出1951条候选的lncRNAs,并从中选取了54条经生物信息学预测有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又名桃蛀果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是我国落叶果树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该虫在国内分布极为广泛,除了西藏以外的各个省份均有分布。桃小食心虫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包括苹果、梨、枣、杏等10余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果树,幼虫通过钻蛀果实造成危害,每年发生1-3代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