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政策与价格稳定——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7844412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价格的波动不仅会涉及市场各种经济主体之间利益的调整,而且还会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因此,实现物价稳定是一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的,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即FTPL理论)的出现,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价格水平决定的重新思考。  本文在阅读和梳理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后发现,对该理论的存在性国内外学者的争议很大,其主要原因为实证方法的不同,一种方法是直接引入变量预算盈余与债务余额,研究预算盈余对债务余额的影响;另一种方法是将预算盈余分为周期性成分和结构性成分,分析这两种成分对债务余额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在回顾与评价国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其实证检验方法,引用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利用中国经验数据实证检验FTPL理论在中国的存在性。然后,从财政支出结构与税收结构两个方面,分别探究不同财政支出与税收结构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机理,继而利用我国1994-2011年的财政支出、税收收入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建立S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支出以及税收收入对价格的实际影响。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果,从财税政策视角提出实现物价水平稳定的政策构想,从而为政府稳定物价水平和控制通货膨胀提供新的决策思路与理论支撑。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价以及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创新及不足。第二章是FTPL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存在性检验,首先对FTPL理论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其次分析有关FTPL理论检验方法的争议;最后引用国外的检验方法,利用我国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FTPL理论在中国的存在性,并对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第三章是财政支出结构对价格水平的影响,首先详细介绍了财政支出结构对价格变动的作用机理;其次根据我国的经验数据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建立包含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量的SVAR模型;最后进行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第四章是税收结构对价格水平的影响,首先详细介绍了税收结构对价格变动的作用机理;其次根据我国的经验数据将税收结构分为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与其他税,建立包含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其他税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SVAR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估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第五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是论文的结尾章节,首先结合前文的分析,从财政支出结构角度提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建议;其次从税收结构角度提出完善税收制度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国内外学者对“资源外包”含义的认识各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四种观点。尽管这四种观点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本质上都提到了外包涉及到在两方或三方之间通过正式契约的方式来提供产品与服务。随着全球资源外包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外包作为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越来越受到公司管理层和人力资源主管们的青睐,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管理变革趋势。Brian等人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行为分为综合性活动、人力资本活
摘要 完善党委会议事决策机制应注意两个问题:(1)保证决策过程是在全体成员的真实参与下完成的;(2)保证多数人决策的结果是好的或比较好的。  关键词 党委会;集体决策;群体决策  中图分类号 D26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9)13-0035-01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对完善党委会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党委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