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程度和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运用自我管理模式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程度和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影响,探索一套有效的乳腺癌术后患者能够自我管理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和自我管理水平的目标,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方法本研究为干预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乳腺外科住院接受TEC(多西他赛T+表柔吡星E+环磷酰胺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贯穿6个化疗周期的自我管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收集,在干预前、第一疗程化疗结束、第三疗程化疗结束、第六疗程化疗结束(即化疗早、中、晚期)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程度和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进行调查,分析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调查工具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B4.0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问卷(SUPPH)。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主要照顾者、经济状况、医疗保障形式、病理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程度、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一个化疗周期、三个化疗周期、六个化疗周期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程度、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程度、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组内比较;(1)对照组患者在其第一、三、六化疗周期的焦虑抑郁程度与基线调查比较略缓解,生命质量、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第一、三、六化疗周期在生命质量和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焦虑抑郁程度显著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自我管理干预提高了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逐渐减轻;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逐渐提高;自我管理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疾病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和社区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