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豫农202杂株类型的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遗传差异的研究对于小麦种质资源评价、品种权益保护和种子纯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鉴定小麦新品种杂株类型并构建其指纹图谱,不仅有助于小麦新品种繁育推广,也有利于种子纯度检测方法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的杂株类型进行鉴定,旨在从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上弄清楚小麦新品种豫农202杂株的遗传差异特点,同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19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并构建其指纹图谱,为进一步探讨小麦种子纯度鉴定方法提供依据。其结果如下:1.小麦新品种豫农202杂株
其他文献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种作物减产,已成为限制世界和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作为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一样,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小麦的生产。筛选、鉴定和推广耐盐小麦品种可以大幅度提高盐碱地上的小麦产量,对于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壤,拓宽小麦遗传基础,筛选耐盐新基因,扩大麦类种植面积,提高单位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黑龙江省44份春小麦品种
为满足氦(He)激光雷达系统的探测指标,实现200~1000km大气中He原子密度的测量,对He密度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的参数和性能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激光发射部分、光学接收部分、数据采
杂交水稻生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如能加快种子成熟后期脱水速度,降低收获前种子含水量,对机械收获时减少破损率、避免穗上发芽以及后作的种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为农村中小学实现信息化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农村中心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0-0075-02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地处区政府所在地——黄村,属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学校,由1所中心校和8所完小构成,共有教职工30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