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联用石灰石接触池工艺改善水质化学稳定性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硬低碱是珠江下游地区水源水质的一个典型特征,致使净水厂出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较差,对配水管网造成腐蚀。目前采用的水质化学稳定性改善方法并不能有效的控制管网的腐蚀。本论文通过二氧化碳联用石灰石接触柱的中试研究,研究二氧化碳联用石灰石接触池工艺对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从而探讨此新工艺控制管网腐蚀的可行性。二氧化碳联用石灰石接触池工艺的工作本质是:水流经过二氧化碳曝气后再流经石灰石接触池时,水中CO2与石灰石接触池填料中的CaCO3发生反应,碳酸钙溶解,结果使水中的碱度、硬度、pH值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了出厂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缓解出厂水对管网的腐蚀性。本文从石灰石接触池的设计参数出发,分别研究石灰石接触池中填料高度、填料粒径、接触时间对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接触池的反冲洗特性。同时,通过投加二氧化碳改变进水二氧化碳含量,研究水中不同二氧化碳含量和不同接触时间对石灰石接触柱的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其中,出水是否进行二氧化碳脱气直接影响着对出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如果不对出水进行二氧化碳的脱除,则出水会残余较多的二氧化碳,使水中的pH值下降,直接影响了水质化学稳定性指标,所以联用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可能比联用工艺前的更差;如果对出水进行二氧化碳的脱除,则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试验中发现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接触池联用工艺对出水的金属含量和浊度都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能原因是水中的金属含量本来就已经很低,而联用工艺的进水取的是砂滤后的出水,绝大部分的悬浮杂质已经在砂滤过程中被去除,浊度本来就已经很低,因此石灰石填料的截留净水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接触池联用工艺具有操作方便,运行安全等特点,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研究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接触池联用工艺的可行性,并与二氧化碳-石灰联用工艺、传统加碱(NaOH)工艺做对比,阐述三种工艺的优缺点,对实际工程中水质化学稳定性改善工艺的选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地震是地球内部的一种剧烈运动。地震带来的危害在广大的农村尤为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全世界研究新的隔震技术的学者越来越多。隔震技术和传统抗震技术相比较具有更多有
随着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现代社会,建筑物的数量逐渐增加,其高度也不断提高,所以"轻质高强"是目前建筑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提出了采用配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受到社会、政府、施工企业等各方面关注。然而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还不能和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相适应,
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城市地铁的修建导致城市地下空间越来越紧张,在修建地铁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地铁隧道近接的问题。近接隧道间开挖时的相互影响使得隧道设计和施工难度加大。如
定日镜是塔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年处于室外,所受荷载复杂,容易引起动力破坏,模态参数的准确识别是对其进行动力分析的前提;定日镜的造价占整个系统的60%以上,对其
学位
由于城市地铁修建的滞后性,地铁线路将不可避免的穿越地下市政管线,从而影响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邻近地下管线内力和变形呈现非线性的变化,研究该扰
棉花秸秆是棉花种植的主要副产物,对其有效的处理是一个关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本文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棉花秸秆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将其类比于钢筋混凝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作为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的建筑业也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扩容,各个国家、城市为了向世界表现自身文化、综合国力等,促进了
试验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复杂受力时,各种受力状态之间存在承载力相关性现行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未考虑或者部分考虑承载力相关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