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硬低碱是珠江下游地区水源水质的一个典型特征,致使净水厂出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较差,对配水管网造成腐蚀。目前采用的水质化学稳定性改善方法并不能有效的控制管网的腐蚀。本论文通过二氧化碳联用石灰石接触柱的中试研究,研究二氧化碳联用石灰石接触池工艺对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从而探讨此新工艺控制管网腐蚀的可行性。二氧化碳联用石灰石接触池工艺的工作本质是:水流经过二氧化碳曝气后再流经石灰石接触池时,水中CO2与石灰石接触池填料中的CaCO3发生反应,碳酸钙溶解,结果使水中的碱度、硬度、pH值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了出厂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缓解出厂水对管网的腐蚀性。本文从石灰石接触池的设计参数出发,分别研究石灰石接触池中填料高度、填料粒径、接触时间对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接触池的反冲洗特性。同时,通过投加二氧化碳改变进水二氧化碳含量,研究水中不同二氧化碳含量和不同接触时间对石灰石接触柱的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其中,出水是否进行二氧化碳脱气直接影响着对出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如果不对出水进行二氧化碳的脱除,则出水会残余较多的二氧化碳,使水中的pH值下降,直接影响了水质化学稳定性指标,所以联用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可能比联用工艺前的更差;如果对出水进行二氧化碳的脱除,则出水水质化学稳定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试验中发现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接触池联用工艺对出水的金属含量和浊度都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能原因是水中的金属含量本来就已经很低,而联用工艺的进水取的是砂滤后的出水,绝大部分的悬浮杂质已经在砂滤过程中被去除,浊度本来就已经很低,因此石灰石填料的截留净水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接触池联用工艺具有操作方便,运行安全等特点,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出发,研究二氧化碳与石灰石接触池联用工艺的可行性,并与二氧化碳-石灰联用工艺、传统加碱(NaOH)工艺做对比,阐述三种工艺的优缺点,对实际工程中水质化学稳定性改善工艺的选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