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争议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纠纷形态,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加强了行政权力的干预而形成的。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在解决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资纠纷在种类上不断增多,类型更是千变万化,而我国现有的“一裁两审制”弊端突出,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未能有效衔接,作为劳动争议的主要解决方式,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方式的选择,既要体现私法中对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尊重,又必须兼顾社会公共利益,适当限制当事人的意志自由,而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有效衔接不仅能节约司法资源,更是有效处理劳动争议,化解劳资争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的必要条件。为此,笔者在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历史发展做出梳理之后,从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衔接现状出发,比较借鉴了域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具体衔接构造,结合我国理论与实际,提出在我国建议“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衔接机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历史发展。制度乃是历史的反映,劳动争议不同于民事争议、行政争议,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纠纷类型决定了其处理方式的不同。各国受其经济环境、文化水平、风俗习惯等影响,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上也不尽相同。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历史发展的梳理,为我国下一阶段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完善奠定基础。第二章: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现状分析及评价。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规定大多表述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二者的关系即为: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必经程序,未经仲裁,法院不会受理当事人提起的劳动争议诉讼,诉讼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途径。现行劳动争议裁审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仲裁强制但一般不终局。正因如此,劳动争议仲裁的不自愿性,不权威性为大家所诟病。此种制度构造下,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予以完善。第三章:域外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及评析。本章主要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五个国家的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律规定,通过分析总结出,域外多将劳动争议区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并分别适用不同的处理程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述各国的立法例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建议我国也可从这方面着手完善,彻底解决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衔接不畅问题。第四章:国内理论界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之观点评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尤其是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的衔接机制,早已为理论界所诟病,但对于如何改造其二者的关系,使得其衔接顺畅,理论界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的说来有单一机构处理模式和诉讼、仲裁并存论两种观点。第五章:建立“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模式。笔者认为,作为劳动争议主体的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劳动争议本质上属于民事争议的一种,基于公平效率的价值追求和尊重当事人的意志自由角度考虑,笔者主张在我国建立“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