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语篇的文体特征和文体效果的象似性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r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主要讨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照关系,理解语言符号的深层含义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并且在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价值。有关文体学的学科研究已经证明用语言的象似性研究是获得文体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运用象似性原则来分析英语新闻试图发现语言形式与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理据。本文所选用的新闻例子均选自2004 到2008年间美国比较重要的报纸: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以及今日美国。   本文共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节是对本研究的介绍,主要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以及重要性。第二章节是对之前相关研究的回顾。第三章主要介绍本文所依据的海曼的象似性原则进行了回顾。第四章节为主体部分,主要运用象似性原则来分析英语新闻的文体特征。这一部分涉及四个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以及标记象似性。最后一个章节对第四章节的分析进行总结,说明象似性原则的确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新闻中的深层含义,并且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英语新闻的语言形式与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确实有理据可依。   同时英语新闻文体特征可以通过象似性原则来解释,用来帮助读者理解深层意义和引起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新闻的学习兴趣,并且对英语新闻的翻译也有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日本最优秀的故事集之一《今昔物语集》和中国的佛教故事集《三宝感应要略录》为研究对象。   众所周知,《今昔物语集》有很大一部分资料是来自于中国文献,比如《三
教师提问是教师话语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长期以来还被公认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问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以及所生成的对话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教师提问的研
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流。为避免失败交际,一些学者多年以前就开始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而中国较晚的起步致使国内跨文化研究仍处于落后地位。因此
译者无疑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因素。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身份得以突显,译者主体性随之成为翻译研究的新焦点。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本的未定性和读者
广告的影响已触及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国产品大批涌入中国市场,同国内产品展开了激烈竞争。广告在产品宣传上起到了重要作
历史上越南是一个极为贫困的国家,一九四五年九月,越南建国后,先是经历了抗法、继之抗美救国斗争,战火连绵,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一九七五年,实现南北统一后,越南仍未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