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是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学习交互是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功能,它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和知识构建的桥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前导学是师生开展课前预习教学活动的交互工具。在课前导学环节中,教师可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料以了解学生学情,从而开展精准教学;学生可提前预习学习内容,了解自身预习情况以对学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但通过研究发现,师生课前导学教学交互参与度不足。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多是通过问卷调查对整体的交互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网络学习空间课前导学环节的交互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分析网络学习空间课前导学环节的教学交互行为数据,探讨师生交互行为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网络学习空间课前导学交互质量和学生预习效果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首先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课前导学教学交互行为因素研究,并结合平台行为数据,确定了师生网络学习空间课前导学影响因素。接着,以W市网络学习空间为案例平台,收集师生在课前导学中的交互行为数据并进行处理。与此同时,选取部分师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辅助影响因素分析。最后,根据网络学习空间课前导学交互过程,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和内容分析法等统计方法探究师生在网络学习空间课前导学交互行为影响因素,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网络学习空间课前导学交互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发现:(1)在教师课前导学教学媒体选择方面,不同年级、性别和学校的教师在课前导学学习资源类型和学生作业提交类型选择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在学生课前导学参与行为方面,从总体来看,学生之间的课前导学参与次数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级、学校、教师和资源对学生课前导学参与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3)在学生课前导学交互内容方面,从总体来看,学生课前导学交互内容层次主要以浅层次交互为主。不同年级、学科和学校的学生在课前导学交互内容深浅层次上均呈现显著差异;4)在教师课前导学反馈行为方面,从总体来看,教师的反馈次数相对较少。不同年级教师在课前导学反馈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学科和学校教师在课前导学反馈次数上没有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