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截止2016年底我国公路网通车里程已达到450万公里。其中,穿村镇公路作为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主要道路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390万公里。尽管建设速度快,但由于目前穿村镇公路道路等级较低、安全设施缺乏、管理力度不足等原因,穿村镇公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显示,低等级公路的事故率占交通事故的45.7%。交通安全问题如此严重的穿村镇公路,究其原因,由于穿村镇公路复杂的交通组成、频密的交叉支路以及超速超载现象,加之村民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导致横向干扰问题严重,继而引发一系列交通事故。因此对于穿村镇公路横向干扰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有重大意义。 论文首先明确了横向干扰的定义及类型。文章以横向干扰最为严重的穿村镇公路为突破点,通过大量实地走访,对穿村镇公路区域内的人口经济、交通特性及道路线形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穿村镇公路横向干扰产生的因素,确定以小客车、自行车、摩托车、摩托三轮车、电瓶车和行人六类干扰物为典型干扰进行研究。并引入横向干扰系数,量化不同类型干扰物的干扰作用。 其次借用无人机航空影像技术开展实验。论文选定在北京市密云区琉辛路S310进行现场试验,按照不同干扰状态、不同干扰类型划分试验路段,进而借用无人机航空影像技术采集行车轨迹视频,并利用SIMI Motion运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提取,共得到有效实验数据300组。 再次,以横向干扰引起的车速和横向位置为切入点,分析不同干扰状态下车速变化和横向位置变化,通过实测数据回归得到速度与横向偏移量的关系,建立横向偏移距离模型,并进一步求得各干扰物的横向干扰系数。研究认为,小客车干扰系数最大,行人干扰系数最小。此外,基于横向干扰系数和干扰次数,结合当前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对道路的横向干扰等级做出划分,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参考。 最后,本文从规划、设计、管理三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工程措施,为降低穿村镇公路的横向干扰、提高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