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与意义: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传达出来的不仅是搏击与健身,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节。武术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炎黄子孙的国粹,对民族锐气和斗志的磨练具有积极的作用。要想让武术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就需要充分展示武术的魅力。通过武术教学实习了解到,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武术教学与田径、球类比较起来略显枯燥好、晦涩,大多数学生更是喜欢球类等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项目。这样就使得武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力,武术的魅力也得不到展示。魅力就是一种吸引人、感动人的力量,多用于积极方面,说明美好的、值得羡慕的人或事物。武术的魅力体现了武术德艺精髓的内涵,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武术的魅力体现在武术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武术功底所散发的吸引力,武术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教师的知识、技术、智慧与技能等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与升华。武术魅力的内涵包括:武术的文化魅力、武术的德育魅力、武术的体育魅力。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不能顺应当代社会武术的发展趋势,因此,从武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武术发展的现状本身;武术的几种重要传播途径;青少年对待、学习武术的态度等等方面着手进行调查分析,探究武术魅力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使武术的影响更加深远,使武术的魅力更放异彩。研究对象与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小范围选取山东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内容认真填写并说明自己的一些看法。经过2周之后,再从这4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20名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内容认真填写并说明自己的一些看法,回收问卷并且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武术的学习时间久、武术套路多、门派众多且不注重交流、注重套路且缺乏实战搏击性。2、武术教学模式存在弊端,教学过程往往局限在武术技术和意识的教育上,很多体育老师并非武术专业毕业,武术师资相对比较缺乏、武术场地、器材有限等等原因,使得武术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滞后阶段。3、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青少年多喜欢创新、有激情、节奏快的生活方式,武术则需要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心态。研究结论:1、强化武术的文化内涵,增强武术教学的民族魅力,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多样性和综合性,武术教学过程不能老是局限在武术技术和意识的教育上,要灵活多变,融会贯通,要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2、利用好学校体育课中的武术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对武术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充分的学习武术的精髓。3、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自身要领略武术魅力,弘扬武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