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置气缸式双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气缸与活塞机采用对置活塞对置气缸(OPOC)式的布局。因工作过程中活塞做镜像运动,并用液压泵装置代替了曲轴系作为活塞运动的驱动装置,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无振动,无侧向力,活塞与动力的输出零件无刚性的连接,因而压缩比可以实现连续地变化。输出的动力以高压的液压油形式输出,能高效地实现热能向液压能的直接转化,便于储存并可以直接驱动液压机构。自由活塞发动机的活塞运动仅受到液压力和气体压力的作用。早期的仿真和试验研究表明,与传统发动机相比,工作周期相同时,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中活塞在压缩过程中用的时间更长,在膨胀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更少。本课题中涉及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在实现连续运转之前,需要对其换气机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求扫气过程的高效进行。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气口的几何结构外,还有发动机的运转参数,如活塞在下止点的停留时间。本文中,采用Pro/Engineer软件和FIRE软件,建立了发动机的三维CAD模型和三维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型,并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换气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相同的燃料浓度以及相同的压缩比时,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对活塞的运动频率更加敏感。过高的活塞运动频率会增大燃烧中断的倾向,造成效率低下。相同情况下的传统发动机则不会发生燃烧中断,通过调节频率可以有效的对发动机工作过程进行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活塞运动频率,可以有效的降低最高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爆发压力,同时取得较高的指示热效率。燃料浓度增加时,高温反应的相位提前,最大放热率大幅增加,放热持续期缩短。影响本文中发动机扫气过程的主要参数包括扫气口的进气径向角,扫气口高度以及活塞在下止点的停留时间。当进气径向角为5度,扫气口高度为11.52mm,活塞在下止点的停留时间为0.0092s时,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的扫气效率达到最大值90.7%。发动机在进气系统的设计中没有考虑滚流,且活塞顶面无凹陷的燃烧室,因此不会产生挤流,因此在压缩过程中缸内的新鲜充量和残余废气无法充分混合,出现了径向上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