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成本分析——基于城市化滞后的视角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由农民变为城市市民从而实现人口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就我国来说,城市化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处在较低的阶段,为城市化滞后的状态。城市化滞后已经造成了许多的消极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农村人口城市化个人成本偏高以及国家公共成本的不合理支付。因而,我国目前迫切需要重新定位发展目标,构架新的发展思路,深层次探究问题本源。  在我国城市化滞后的视角之下,来研究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成本问题,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和汲取城市化过程中的教训,从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上优化发展过程,持续、快速、稳定的促进城市化的发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犯下的错误和经历的曲折,实现城市化的高效和优化发展。本文从两方面对城市化成本进行分析,一是基于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的个人成本分析,二是基于国家政府的国家公共成本的研究。首先对于农村流动人口个人的成本分析,得出其模型拟合图形以及数据,给出各指标的发展走势,以此得出结论性成果;其次对于城市化的公共成本,主要以协整检验和二次指数平滑法来预测未来几年的数据,最后通过工程经济学中的有无对比法估算出我国城市化的成本投入。将“滞后性”状态下的城市化作为“无项目”,将“正常城市化”作为有项目,通过对两种不同状态下产生的城市化成本进行对比,预测“十二五”期间的成本投入差额。  本研究基于滞后型城市化为视角,对中国城市化的成本进行分析,以计量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等方法,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个人和公共成本进行研究,找出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个人成本偏高和公共成本支付不合理的症结所在。  本课题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予以解决,破解了其中的谜团,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集约化、城市化成本的降低、人民福利显著提高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风险信息、风险感知能够影响居民的灾前防范行为。然而,之前的研究仅仅考虑单一变量,很少同时考虑多个变量来研究风险信息、风险感知和保护行为的关系。本文以火灾风险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全过程造价咨询已成为当前造价咨询企业的丰营业务。全过程造价咨询作为委托方控制项目建设投资的主要协助资源,从项目的立项到实施运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增长,俨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也在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