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冷却流道设计及温度控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社会快速发展,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以氢能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安全高效的新能源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氢能转化利用装置,尤其是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如火如荼。氢燃料电池在运行时,除了对外部负载提供电能外,还会产生大量废热,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废热排出,电池温度会持续升高,导致其输出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本文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合理的冷却流道并提出可靠、高效的温度控制策略,保证燃料电池能够及时排出废热并保持工作温度稳定在合理范围内。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燃料电池新型冷却流道结构形式进行了探究。在流体外掠管束传热特性启发下,通过在流道中布置方柱阵列,设计出一种新型冷却流道。基于单流道仿真模型,对比了新型流道与平直流道的传热性能,结果显示:新型流道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平直流道。分析了新型流道内部的流动与温度分布特征,基于混沌对流理论和场协同理论,确定了新型流道的强化传热机理:一方面,流体在方柱阵列扰动下进入混沌对流状态,流线发生拉伸和折叠,流体混合加剧,流道中心区域温度较低的流体与壁面附近温度较高的流体接触更加频繁,促进了热量交换;另一方面,流体沿着方柱阵列组成的周期性通道流动时,由于曲率效应产生迪恩涡,在与方柱分离时产生周期性脱落的旋涡,涡沿着壁面在空间上发展,破坏壁面边界层,导致壁面处温度梯度增加,传热性能增强。随后将新型流道应用于燃料电池中,研究其对燃料电池冷却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燃料电池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利用仿真模型对比新型流道和平直流道的冷却性能,通过比较双极板和质子交换膜中心平面温度分布情况,验证了新型流道的冷却性能优于平直流道。探究了新型流道冷却性能的影响因素,发现冷却水流动型式和冷却流道布置方向对冷却性能影响较大。不同流动型式的冷却性能优劣顺序为:交替顺逆流>逆流>顺流;不同流道布置方向的冷却性能优劣顺序为:垂直布置>平行布置,并确定了优化布置:垂直布置/顺流组合。对新型流道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方柱长度L、宽度W、纵向节距S1和横向节距S2为试验因素,膜中心平面最高温度Tmax、温度均匀性因子ΔT以及流道进出口压降ΔP为目标函数,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极差分析方法确定了试验因素对不同目标函数影响的主次性顺序,并确定了试验因素的优化组合为L=1mm、W=1mm、S1=4mm及S2=2 mm,以作为新型流道优化模型。在给定的冷却水流速下,当采用优化模型、优化布置时,Tmax相比基础模型、基础布置降低1.62K,ΔT降低0.26K,ΔP降低534Pa,优化效果比较明显。最后建立了用于燃料电池热管理分析的一维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燃料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与热平衡关系,并利用试验数据验证其仿真精度。分别选取PID控制器和自抗扰控制器来实现燃料电池温度控制。介绍了两种控制器的原理与参数整定方法,并在Simulink中搭建控制器模型。针对燃料电池工作特点提出其温度控制目标,以冷却水流量为控制量,标定两种控制器模型的参数并在动态电流条件下测试各自性能,结果显示:自抗扰控制器可以满足全部温度控制目标,而PID控制器无法满足。且自抗扰控制器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明显小于PID控制器,在给定的电流变化条件下,自抗扰控制器的超调量相比PID控制器分别减小66.7%、69.1%和84.9%,调节时间分别减小71.95s、61.69s和41.32s,自抗扰控制器优势明显,是比较理想的燃料电池温度控制策略。
其他文献
针对精细化城市人口时空动态分析在智慧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发展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大数据的城市人口精细时空流动特征分析与模拟方法。以腾讯位置大数据为基础,融合交通路网和POI数据,构建了城市内部30 min时间分辨率的人口时间流动强度指数和1 km空间分辨率的人口空间流动引力指数,用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量化分析城市人口的流动特征,并基于元胞自动机技术,建立了城市人群流动路径预测模型。基于成都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主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由于伦理道德问题,关于PCOS在人类中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目前多采用动物模型研究PCOS。动物模型有助于从病因学到治疗学全方位研究女性PCOS,虽然目前已开发了几种不同的动物模型,但均存在局限性,这可能由于所有动物模型均未表现出人类PCOS疾病的关键特征或除PCOS外还可能表现出与其他疾病相似的特征。因此,未来可通过非哺乳类动物模型进一步深入研
目的:本研究以吉林省筛查的35-75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评估吉林省心血管高危对象干预效果,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探索影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的因素,为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干预建议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14-2016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7268人。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内容主要
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内,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甚至一度被小学语文教师所追捧,主要是因为其生动的教学效果、有趣的教学进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等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奇元素。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全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景,加强小学语文的感染力,就能够通过调动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动力,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
随着燃油汽车排放问题的逐渐加重,以清洁燃料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使得电动汽车的工作场景更加多元化。与此同时,随着电商产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在此时期也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作为城市物流车存在诸多优势,本文基于吉林省科学技术厅项目《城市物流车电驱动桥开发与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对多挡电驱动桥的换挡控制策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人—车—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发广泛和深入,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建设新时代的新型课堂,提升课堂效率。本文将基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对其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间的联系进行简单探讨。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可以通过网络创造语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受的协同作用,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中描述的内容,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同时,教师利用网络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自由学习创造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越野车的逐渐普及,汽车越来越多地行驶在一些非结构化路面上,其中包括一些泥泞、松软等“坏路面”,这对汽车的各方面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轮胎作为直接与这些不同路面接触的部件,在汽车的动力性、通过性和安全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轮胎与地面接触的过程中,胎压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对轮胎压力的调节主要基于驾驶员对路面的判断,而且调节方式单一、速度有限。本文针对轮胎压力对轮地接触下汽车性能的影响,结合
近些年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用复合材料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品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已得到汽车企业的认可,但在汽车车身上的广泛应用仍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过高、复合材料生产效率低以及回收处理困难等。所以纤维复合材料产品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仍需不断地探索。在全球碳纤维资源供求紧张的背景下,我国将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个新的探索方向。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无论在力
遥感影像分类在森林植被监测、气候变化和海洋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十分重要。由于遥感影像中地物分布的复杂性和不同的应用背景,地物分类精度的提升成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遥感影像分类算法已比较成熟且应用广泛,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与分类特征的选择和分类算法等多种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如何运用或借鉴目前成熟的技术方法,充分利用遥感数据中的丰富信息,提高遥感影像地物分类精度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