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淀粉——Vac接枝共聚物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塑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生物降解塑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马铃薯淀粉资源丰富,醋酸乙烯酯(Vac)含有活性键,将两者结合可制成生物塑料薄膜,具有无毒、生物降解等特点。因此,研究马铃薯淀粉-Vac的接枝共聚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马铃薯淀粉-Vac接枝共聚反应。通过引发剂比较,工艺条件优化,制备马铃薯淀粉-Vac接枝共聚物。再通过考察PVA用量、交联剂环氧氯丙烷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制备出马铃薯淀粉接枝共聚材料,并研究接枝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   研究过硫酸铵、Fe2+-H2O2、硝酸铈铵引发体系对马铃薯淀粉-Vac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经实验得到,引发效果最好的是过硫酸铵。再选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淀粉接枝共聚物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浓度18m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Sh,单体配比2.5:1,淀粉浓度5%,得到淀粉接枝率为99.85%。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顺序是:反应温度>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淀粉浓度>反应时间。方差分析得到反应温度对结果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单体配比。   研究聚乙烯醇(PVA)用量、环氧氯丙烷用量以及接枝反应的影响因素,以拉力强度为考察对象,得出较优的工艺条件为:PVA用量10%,环氧氯丙烷用量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单体配比2:1。在此条件下,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马铃薯淀粉-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材料。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淀粉接枝共聚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图证明淀粉颗粒的微观形貌已经改变,破坏淀粉原有的晶态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明,接枝共聚物中即存在原淀粉的特征吸收峰、又存在单体醋酸乙烯酯的特征吸收峰。   淀粉接枝共聚材料的降解实验研究表明:所得的淀粉接枝共聚材料具有可降解性,a-淀粉酶、微生物黑曲霉在5d时间内对降解材料的降解性最大;土埋降解实验在60d时间内降解速度最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体配比越大,淀粉接枝降解材料的降解性则越小,但是其降解率均超过降解材料中淀粉的含量,部分支链结构被降解。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近年来以各种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纳晶纤维素(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NCC)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利用天然无毒、生物相
酸奶是含有活菌的乳制品,在正常的发酵结束后,菌体仍会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同时会继续产酸,即发生后酸化。后酸化导致酸奶的口感下降、货架期缩短,严重影响乳制品行业
最小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以降低环境危害为目标,通过将压缩空气与微量切削液混合雾化后喷射到加工区域,极大地减少切削液用
木质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植物的三大组份之一。如何有效利用木质素是生物质材料和生物质能源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制浆黑液中提取纯化木质素,继而利用电场诱导水溶液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来改性木质素;其原理是通过氢自由基与木质素的自由基反应,和阴极反应来实现加氢效果;通过电场诱导和电极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破坏木质素分子之间的醚键等连接键,也可以与木质素发生氧化反应,使部分基团羧基化,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是现代铁路货运的发展方向。高速、重载、轻量化已经成为我国铁路运输车辆发展的主题,其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传统的车辆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是轧钢、锻压、起重等领域的高端基础传动部件。随着机械行业对传动件效率、承载能力等要求的提高,适合高速重载传动的多头小速比蜗杆副应用愈发广泛。变β角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可有效解决多头小速比传动条件下平面包络环面蜗杆防止齿面根切与避免边齿顶变尖相矛盾的问题,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一种传动形式。本文以扩大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应用范围为目的,围绕变β角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优化